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黄季刚联绵词观念为研究对象,总结黄季刚在联绵词研究各个方面的成就,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分四章对其构词观、音转观、词义观和字形观进行集中考察。在构词观一章,先回顾了学界对联绵词构词的研究,发现其纠缠于古今联绵词所指不同而陷入困境。而黄季刚抓住“连语非以意连者”这一点,发现联绵词“其连法不过双声”,就其本质而言,“其根柢无非一字者”,其音节结构以双音节为多见,三音节为少见,有倒言与正言同的特点。在音转观一章,从黄季刚的音韵研究成果出发,探讨联绵词音转规律,发现黄季刚以“凡以声相变者,无不有关于韵;凡以韵相转者,无不有关于声”的声韵相挟而变规律为纲,以声韵转变条例为纬,以叠韵互音以证音为线,构成一个完整的联绵词音转观,深刻阐明了联绵词音转的规律,给现代联绵词语音研究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在词义观一章,先考察了古今对联绵词词义的探索,发现因古今研究方法、掌握材料的不同,对联绵词词义的认识有所分歧,而黄季刚对“双声叠韵字,全为同一意义之形容词”的认识与王念孙“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也有很大不同。黄季刚虽没有明确指出,但“凡叠字及双声、叠韵、连语其根柢无非一字者,故而可以随举一字以表义”的认识,表明他充分认识到单纯词语素构成的单一性。在字形观一章,考察了学界对联绵词字形的研究,发现研究大多比较注重形与义的关联,对声的研究比较薄弱。而黄季刚通过对联绵词字形的研究发现不同字形的联绵字是同一音根下以不同汉字为记音符号产生的结果,注意到声音对联绵词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了“有其本字”和“尝无定字”一体两面的字形观。本次研究发现黄季刚以声音通文字训诂的研究方法贯穿其联绵词研究的始终,在形、音、义紧密结合互相求的过程中构建了对联绵词研究的整体脉络,总结了联绵词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了联绵词研究的范围领域。在黄季刚的联绵词研究中,也存在着术语上的不确定、概念上的不明晰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