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能源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2013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煤价大幅下跌,到2015年煤炭企业亏损面达到90%以上,煤炭行业出现了我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作为我国基础性能源行业,煤炭产能过剩与下游电力、钢铁和建材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产能过剩造成的危害波及到国民经济发展众多领域,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对煤炭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产能过剩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本文对2000年到2016年这一时间序列上我国煤炭产能利用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分析,拟探索出产能过剩形成规律,并对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预防产能过剩的发生,本文尝试建立一套煤炭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从我国煤炭资源重要战略地位、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市场和煤炭企业发展现状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优质煤炭资源赋存少,地理分布不均,跨区域调煤量大;煤炭生产能力增强,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亏损面大,去产能任务紧迫。第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 Analysis,以下简称DEA)对我国2000年到2016年的煤炭产能利用情况进行测算,首先运用规模报酬不变模型(CCR)来测算我国煤炭产能是否同时具有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运用规模报酬可变模型(BCC)初步判断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是技术不效率导致的还是规模不经济造成的,得出结果是我国2000年到2016年出现间歇性产能过剩,2000年和2009年出现轻度产能过剩,2013年到2015年产能过剩愈加严重,2016年有所好转;我国煤炭产能过剩主要是规模不经济导致的。第三,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Response,以下简称DPSR)从供给侧和煤炭过剩产能退出壁垒两个角度具体分析煤炭产能过剩的原因,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煤炭产能过剩的成因机理做实证检验,得出一致的结论是企业行为、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市场因素导致产能过剩。第四,根据评价结果和煤炭产能过剩成因机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化解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针对性政策和建议,在建议中,根据DPSR模型构建了一套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预警指标体系,并据此初步建立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预警机制,对后续进一步研究煤炭产能和预防产能过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