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SSS-TOAST分型对青年缺血性卒中进行分析,了解SSS-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预后及产生预后不同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不同SSS-TOAST分型缺血性卒中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机制是不同的,不同SSS-TOAST病因分型预后不同,针对不同病因、血浆生物学标志物进行分析,可对不同SSS-TOAST病因分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定,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更有力的帮助,对临床发病患者进行分层次研究,使每个患者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及影像学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选择分组,根据SSS-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患者的终点事件包括复发、致残、死亡。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同时在入院时测定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观察此两型患者的血压情况,记录相应数据。分析本研究中造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患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压水平的差异,进而分析两型预后不同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入院病情相对重,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相对较高,预后相对差。而小动脉闭塞型入院时病情相对较轻,其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相对较低,预后相对好。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患者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患者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预后较差考虑与这些因素水平较高有关。 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预后较差,小动脉闭塞型梗死预后相对好。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而小动脉闭塞型梗死患者患高血压所占比例较高。大动粥样硬化型梗死预后较差考虑与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有关。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各相关指标较高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而小动脉闭塞主要与血压增高引起的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