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砂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造成砂埋油层或井筒砂堵,油井减产或停产;严重磨蚀地面和井下设备,出现砂卡柱塞、砂埋抽油杆及砂磨泵筒、柱塞等现象,使抽油泵过早失效,甚至造成设备无法工作;使冲砂检泵、地面清罐等维修工作量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也相应增加;当油井处于中后期且油层亏空较大或油井见水时,油井出砂会加剧,严重时还会引起井壁坍塌而损坏套管,使油井报废。油井出砂是影响油气井正常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稠油井在疏松地层出砂现象严重的情况,结合稠油开采过程中温度高的特点,现已经发展了很多对应的防砂方法,包括割缝筛管砾石充填法、复合射孔防砂、膨胀筛管法、压裂砾石充填防砂技术、高温人工井壁防砂技术、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等。稠油防砂能够有效的防止油层中岩石固体颗粒随流体流入井筒,而且能确保油井的正常生产和最大限度的挖掘油井的产能,为油田稳产提供技术保障。风城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油田西部,距克拉玛依市约120km。该区西南邻乌尔禾乡,地面白垩系风蚀雅丹地貌发育,地面海拔为296m~376m,平均350m。克拉玛依至阿勒泰217国道从油田东部通过,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地面开发条件较好。风城地区地下浅层蕴藏着丰富的稠油资源。目前探明含油面积17.25km2,地质储量3941.87×104t。重32井区侏罗系齐古组稠油油藏于1984年在重32井发现,1989年上报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479×104t,含油面积6.7km2。1994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90×104t,含油面积6.0km2,其中重32井断块含油面积4.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77×104t。重32井区齐古组储层岩性以中砂岩、细砂岩为主,占80%以上。胶结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方解石和菱铁矿,含量0~20%,胶结程度疏松,大多属孔隙型胶结,杂基成分主要为泥质(2%)和高岭石(3%)。埋藏浅、次压实,油层结构疏松,是油井出砂的主要原因。重32井区通过取样分析,原油密度在0.9504~0.9836g/cm3之间,平均0.9628g/cm3;50℃时粘度在8000~28500mPa.s之间,平均13768mPa.s。在生产过程中,随着蒸汽温度的降低,原油的粘度上升,流动时对地层砂的拖拽力增加,携砂能力越强,加重油井出砂。风城油田的稠油区块出砂情况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油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在调研了大量现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风城油田的出砂概况和出砂规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稠油区块的出砂机理,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出砂主要是由于近井地带岩石遭到破坏,破坏主要有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本文采用比较简单实用的出砂预测方法,建立出砂预测模型。油井防砂的最终目的为有效阻挡地层出砂同时防砂后能够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防砂方法优选的目标或评价指标应该反映这两个方面。本文在结合风城油田稠油区块防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优选出技术上合理可行的最佳防砂工艺:通过对风城油田稠油区块大量油藏地质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总结了风城油田稠油区块的出砂规律,分析了地层出砂原因;吞吐井各轮次出砂量存在差异,稠油井吞吐前5轮出砂量较高;油井汽窜加剧出砂;滤砂管防砂工艺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应用效果较好,采用高温化学剂固砂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化学防砂所用耐高温化学药剂作用时间有限,吞吐井注汽期间发生了分解,影响了防砂效果,该区目前采用的地层化学防砂工艺不适宜;.采用割缝筛管方式防砂对于出砂不是很严重的井该防砂措施有效,而对于严重出砂井则不适用;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采用挤压充填防砂可以起到良好的防砂效果,但效果不如滤砂管防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