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动力性,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情绪也是人类自发的和对外界的一种反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情绪凭借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对人的高度影响成为心理学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情绪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外部刺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对情绪进行诱发,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变化,对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刺激,因此,音乐情绪诱发具有相当的优势,通过现有的成果来看,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强度普遍较高,情绪诱发的成功率较强。根据Juslin提出的音乐线索一致性模型来看,音乐创作者能否与听者进行沟通沟通取决于听者内部的音乐符号表征是否与创作者的音乐符号表征一致,而音乐发生的过程中则包含了音乐作品本身携带的线索、音乐作品表演呈现的效果、听者自身特点和聆听背景四方面的因素。其中,前两方面因素是直接诱发音乐情绪的线索因素,而三四方面则可能在情绪诱发中起到直接影响,这四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直接呈现了音乐情绪本身的复杂性。由于旋律、音程、节奏、曲式、调式调性、和声等等这些都是音乐形式的构成要素,其作品的速度、音色等会因为呈现方式的不同而进行变化,并且情绪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的影响而不可预测,因此,本文从音乐本身的构成因素出发,探讨构成音乐的要素之一的旋律形态是否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同时讨论高低情绪智力个体在不同结构形态旋律上所诱发情绪是否有差异。本文对情绪智力的关注选择了用特质性情绪智力量表筛选高情绪智力和低情绪智力两种维度,其目的是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去探究不同结构形态旋律所诱发情绪的差异如何。本文研究共包括一项预实验和两项正式实验。预实验分为实验材料筛选和被试的筛选。在实验材料筛选方面,根据旋律形态中的结构形态部分,参考中国音乐学院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作品谱例,除了本研究需要研究的结构形态中的“声部”部分,其余部分严格控制材料的节拍,节奏,速度,旋律走向,和声,调式调性等相关变量,使用专业软件编写生成90条音乐旋律,速度方面均采用100bpm,随机招募音乐专业学生20名对所生成的旋律进行旋律类型的评定,结果表明评定结果和材料类型一致率高达99.99%。同时为了确保实验材料具有较好地信度,我们也收集了该20名被试对90条材料的情绪效价,情绪唤醒度的评定,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的科隆巴赫Alpha系数均大于0.95,这说明这90条材料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实验1探讨不同结构形态旋律的情绪诱发差异。首先探讨了三种材料的情绪诱发的差异,自变量为结构形态中的声部,共分为三个水平,分别为单声部旋律、协和的多声部旋律和不协和的多声部旋律,因变量为被试产生的情绪体验类型,其情绪体验强度作为实验材料效度评价。接下来又分别探讨了不同的专业和音乐偏好会不会对情绪诱发产生影响。实验2探讨了高低情绪智力个体在不同结构形态旋律上所诱发情绪的差异,以情绪智力高低为组间变量,以旋律类型为组内变量,以情绪效价为因变量进行2*3地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去探究不同结构形态旋律所诱发情绪的差异如何。本研究结论如下:1.在主调音乐中,协和的多声部比单声部更能带来高强度的愉悦感,即效价正面且唤醒度较高;而不协和的多声部比协和的多声部更能引起不愉悦感,即效价负面且唤醒度较低。2.音乐与非音乐的专业差异在情绪效价和唤醒度上的评价差异不显著,音乐偏好的不同和音乐经验的有无对情绪诱发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不明显。3.情绪智力高分组的被试对声部结构形态旋律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情绪智力低分组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