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1967–)是当代杰出的印度裔美国短篇小说家,以其对印裔文学的重要贡献享誉文坛。拉希里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疾病解说者》(1999)令其成为最年轻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第二部短篇小说集《不适之地》(2008)亦将数奖收于囊中。此外,拉希里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分别是《同名人》(2008)及《低地》(2013)。她的每一部作品都饱含着对印度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和文化身份的深切关怀。本文以《疾病解说者》和《不适之地》这两部短篇小说集中的十七则故事为研究对象,以创伤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其中主要人物受到家庭创伤的经历,试图呈现家庭创伤对他们的影响和他们为修复创伤所做的努力。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茱帕·拉希里及其短篇小说集、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和创伤理论。第二章分析拉希里部分短篇小说中由三角关系导致的家庭创伤,如多角恋情、不满包办婚姻、私生子等背离家庭原则的状况。第三章揭示父母与子女间、夫妻间、手足间的疏离状况,包括代沟、冷战、文化冲突、手足嫉妒等。第四章以丧子、丧母、战争等因素导致的家庭悲剧为例,探讨不完整家庭的心理创痛。第五章为结论,认为茱帕·拉希里对家庭创伤主题进行了细致描摹与深入思考,同时,她也为疗愈小说中人物的家庭创伤找到了一种方法,即建立完整、和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