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聚合物已在分子层析、酶模拟、抗体/受体结合模拟、生物传感器、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技术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Cu2+为印迹离子,以MAA为功能单体,TRIM为聚合物母体,以SDBS为分散剂,利用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Cu2+印迹聚合物微球。并对影响微球形态的工艺条件,如外水相中分散剂的种类、用量、功能单体的用量、内水相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外水相的整体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制备的聚合物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同时对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聚合物对Cu2+、Ni2+的吸附选择行为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可得到分散的聚合物微球,Cu2+印迹聚合物微球对Cu2+和Ni2+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分离系数达到1.5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功能单体,制备了Cu2+和Ni2+印迹聚合物微球。对不同用量AMPS制备的聚合物形态及其吸附选择性能进行详细地研究。实验表明,随着功能单体含量的增加,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和溶胀率都随之增大。与未印迹聚合物微球相比,印迹聚合物对印迹离子的吸附量明显增加,随着功能单体与印迹离子摩尔比的增大,印迹聚合物对印迹离子的相对吸附量也增加,相对分离因子(先增加后降低,在6:1时达到最大值1.70。此外,还采用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改变外水相的组成,以PVA分散剂,制备了Cu2+印迹聚合物微球,并对所得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以Ni2+为印迹离子,以TRIM为聚合物母体,MAA为功能单体,甲苯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Ni2+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功能单体的含量、引发剂的加入方式、油相与水相的比例、甲苯的含量等对微球形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所得聚合物对印迹离子与竞争离子的选择性。在Ni2+和Cu2+、Ni2+和Zn2+的混合溶液中的吸附表明,Ni2+印迹聚合物对Ni2+选择性均高于未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印迹聚合物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53和1.89,相对分离因子(分别为1.56和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