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修饰多孔石墨烯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动力学性能良好和可逆储氢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固态储氢。多孔石墨稀是在实验上得以成功制备的少数二维碳材料之一,其表面有很多均匀分布的纳米孔,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从而保证了高效的储氢。Sc是相对原子质量最轻的过渡金属原子,Sc原子修饰多孔石墨烯可能存在更大的储氢量。但是国内外关于 Sc 原子修饰多孔石墨烯的研究甚少,其吸附机理以及储氢量尚不明晰。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对过渡金属元素 Sc 修饰多孔石墨烯(PG)的几何结构、吸附机理和储氢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对Sc修饰多孔石墨烯体系储氢性能的研究发现:单个Sc原子最稳定的吸附位置是碳环中心,周围最多可吸附4个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429 eV/H2。通过在体系的另一侧添加第二个Sc原子,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储氢能力。两个Sc原子位于多孔石墨烯异侧相邻碳环中心孔位时,储氢量可达9.09 wt.%,平均吸附能为-0.296eV/H2,这是Sc-PG体系最适合储氢的结构。H2分子在Sc修饰PG体系的吸附主要是H,Sc,C原子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和发生电荷转移后带负电的H2分子与带正电的Sc原子间的库仑吸引作用。  研究Sc原子修饰B掺杂多孔石墨烯体系的储氢性能发现,单个Sc原子修饰B-PG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为掺杂后的B-C六元环中心,吸附能为-4.004 eV,其周围最多可吸附5个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515 eV/H2。通过对体系的态密度图和电荷布居分析得到:H2分子在Sc-B/PG体系的吸附主要是H与Sc原子间的轨道相互作用,H2分子受到Sc原子以及B-PG之间的静电场影响而发生极化后,带负电的H2分子与带正电的Sc原子间的库仑吸引作用。Sc-B/PG体系储氢量最大的结构是两个Sc原子位于PG异侧的B-C六元环中心孔位,最多可吸附12个H2分子,储氢量为9.13 wt.%,平均吸附能为-0.225 eV/H2。B原子掺杂可以提高Sc原子和H2分子在体系上的吸附能,有效防止Sc原子的团聚、提高储氢性能,过渡金属Sc修饰的B原子掺杂多孔石墨烯体系可能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初中历史学科,相比如其它学科受到的关注度一般都不高,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初中历史
费米子系统在低温下展现的奇特物理现象是当今物理学界的研究热点问题。近年来,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实验上实现了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费米超流。当费米子系统处在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十六大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近一个时期来,我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辛置煤矿东依巍巍霍山,西临滔滔汾水,108国道、霍侯一级公路、南同蒲铁路从矿区西部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井田煤层以低灰、低硫,肥煤为主,矿
近些年来,新课标在我国不断推行,使我国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学理念的改变正是这种变化的重要体现.高中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角色相较从前而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得到了实质的提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初中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应成为了我
新媒体时代,都市报的优势资源在品牌和公信力。目前传统媒体依然保持强势地位,大河报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维护和提升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只要影响力和公信力还在,都市报
在巷道影响地带内,破碎岩体现象造成井下开采时的一些脉冲过程,这在短时间内引起大动能的重新分配和有用矿物、围岩和(或)流体的迁移。脉冲现象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概率取决
中宣部、中国记协9月24日召开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要求全国各省(区、市)今年年内都要建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职业道
介绍了为解决1#回风井井底大量涌水问题,采用的注浆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案。 Introduced in order to solve a # 1 blowout hole a large number of gushing water problem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