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债一直是近年来财政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现在城投债务已经被从地方政府债务中剥离了出去,但作为最大举债主体的融资平台运行多年,存留了众多的历史问题,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去消化和解决。据wind统计,截止到2019年3月,我国共有11567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债规模超过2.5万亿元。在2008年之前,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一直较小。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政府提出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以减缓全球经济萧条的冲击,同时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借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陡然增长,并且迅速达到了历史高位。而如今随着大批城投债偿还期限的临近,加之从2019年年初至2019年三月已经有十几家城投公司出现债务违约情形,这引起了市场和政府的关注。拥有超2.5万亿债务规模的上万家城投公司该如何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科学合理地进行转型以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便立足于此,采取问题导向型研究思路,围绕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了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后发优势理论、政府竞争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进行了论文理论部分的研究。接下来本文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包括产生原因、发展阶段以及它存在的积极意义。紧接着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背景,包括它存在的问题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然后提出了其改变和转型的必要性。随后介绍了融资平台的几种转型路径,结合融资平台在转型中的外部障碍和内部困难,得出了向着新型城市多元化经营主体进行转型是目前适用于多数融资平台转型的方向。最后本文通过详细阐述上海城投和JA集团的成功转型之路,对上述转型路径进行了验证,同时总结了二者成功转型的经验并且提出了政策建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许多平台在发展初期承担了地方政府融资的功能,所承揽的项目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现金流来实现运转。因此,要求融资平台在短期内实现市场化转型确实存在困难。但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财税体制改革的大框架和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势在必行,而且朝着市场化转型的方向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