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编制基于本国3-6岁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特征的序列量表。通过动作发展序列量表发现其与形态学和立定跳远成绩等指标特征的关系,理解幼儿动作发展序列的形态学和立定跳远成绩特征。通过幼儿立定跳远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剂量的体育游戏干预。研究方法:(1)通过测试法对武汉和广西4家幼儿园593名3-6岁幼儿立定跳远进行了测试。利用二维摄像技术捕捉幼儿的立定跳远动作;采用Dartfish软件数据分析,获得幼儿立定跳远动作的角度指标和TGMD-3技能得分。(2)采用测试法测量幼儿形态学指标和立定跳远成绩,然后结合本研究立定跳远动作发展序列量表分析幼儿立定跳远动作特征。(3)结合幼儿立定跳远动作特征利用实验法有针对性地对武汉和广西3家幼儿园25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不同剂量的体育游戏干预研究。研究结果:(1)对立定跳远成绩与运动学参数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序列1起跳角、腾空最小髋角、前摆最大肩角、起跳最大缓冲髋角、起跳最大缓冲膝角、离地瞬间膝角逐步进入方程,其总决定系数为0.619;序列2起跳角、腾空最小髋角、后摆最大肩角、前摆最大肩角、离地瞬间膝角、落地角、起跳最大缓冲髋角、离地瞬间髋角逐步进去方程,其总决定系数为0.647;序列3起跳角、起跳最大缓冲髋角、离地瞬间的膝角逐步进入方程,其总决定系数为0.433。(2)以本研究定量结果与Seefeld定性量表比较发现,Seefeld研究量表主要描述了幼儿起跳阶段的躯干动作特征,忽略了预摆阶段的后摆、腾空阶段和落地阶段的特征描述。因此,在Seefeld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并补充了肉眼容易辨识的环节特征。(3)与TGMD-3比较发现,本研究所拟定的动作发展序列评价指示了动作序列发展的关键环节及动作发展的过程特点,且与成绩有着更高的关联性(r=0.493,P<0.05)。(4)三个年龄组两两之间的序列分布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序列1男童和女童所占比例均降低,序列2占比均逐渐上升,且在各年龄组占比均最高。形态学指标中有身高、前臂长、下肢全长、手长进入了立定跳远动作发展序列与形态指标的逐步回归方程,身体形态对动作发展序列的贡献为13.5%。随着幼儿立定跳远动动作序列的发展,立定跳远成绩显著增加(P<0.01)。(5)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后横县银河艺星幼儿园(24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各序列均无显著差异(P>0.05);广西直机关第三幼儿园(480min)和保利花园幼儿园(72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各序列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广西直机关第三幼儿园(480min)初始成绩要低于保利花园幼儿园(720min),但增幅却比保利花园幼儿园(720min)大。通过协方差分析发现,初始成绩对增幅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论:(1)3-6岁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特征总结于本研究拟定的3-6岁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序列量表中,量表指示了动作的关键环节,便于实践操作,且反映了动作发展的过程特点,因此是有效的。(2)幼儿立定跳远动作的发展虽然与年龄相关,但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在发展过程中并非随年龄线性提高;形态学指标特征对幼儿立定跳远动作的发展不是决定性因素。(3)480分钟的体育游戏干预可能是促使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发展序列及立定跳远成绩发生显著变化的最小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