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2009年开始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各个跨国公司都在中国投放了大量的资源,国产化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国产化可行性研究在中国却是一个起步的阶段,早期的国产化研究仅仅依靠简单的价格来衡量忽略了很多后期的影响因素,也导致了很多不成功的国产化案例,如何开展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国产化可行性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PM2.5的爆表近些年一直拷问着社会的神经,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颗粒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S公司作为世界上领先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一直深耕中国市场,为了满足中国国四以上的排放法规和巨大的市场前景,计划对蓄压轨项目进行国产化。S公司的国产化项目是以集团采购为主导,区域采购中心负责。S公司以往在国内也实行过国产化项目,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以前的国产化项目主要以价格为主,如果价格上有利润增长的空间,这个项目在早期决定的时候就被决定国产化。但是蓄压轨项目的国产化不同于以往的国产化项目,一是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和对供应链的整体要求,不能单单从质量和价格几个简单的因素进行考虑;二是蓄压轨项目的相关技术也仅仅掌握在国外几个公司特别是S公司的手里,国内对此类项目的国产化也没有类似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参照以往国产化项目的失败经验和对蓄压轨项目本身的特性,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经济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国产化可行性研究。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这一个工具,结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详细分析列举了影响蓄压轨国产化项目的各个因素,通过集体讨论,对各个因素及其影响每个因素的子因素进行权重配比,定量的计算出结果提供决策使用,改变了以往国产化项目可行性决策中片面强调单个因素的的情况。在做出项目国产化可行性决策后,再辅之以经济性分析来推演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本文的经济性分析以项目的销售预测及利润预测为基础,按照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动态)来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经济性研究的结果,蓄压轨项目最终决定进行了国产化。在实施国产化的近一年中,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蓄压轨项目国产化的顺利实施以及符合项目经济性分析的预期,说明了这种模型下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国产化的可行性研究是可以达到成功的。该类国产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先建立一个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结合了各个方面、定量的、最优的结果,为管理层的最终决策提供直观、科学的判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