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来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甚至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的一系列复杂的基因调控引起。CD151是Tetraspanin家族中细胞表面蛋白家族里唯一的癌基因,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等作用。前期研究发现CD151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D151在不同胃粘膜组织: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同时观察CD15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D151的表达与“胃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利用质粒转染使肿瘤细胞高表达CD151,探讨高表达CD151对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消化内科住院病房经病理确诊的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病例共150例,利用胃镜或手术留取相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并对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胃粘膜组织中CD151的表达,同时观察胃癌组织中不同中医证型间CD151的表达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研究:复苏并培养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保存的MGC803胃癌细胞,分成CD151组、空白质粒组、空白对照组,CD151组、空白质粒组分别予CD151质粒、空白质粒进行转染,空白对照组不予转染处理,利用RT-PCR法证实各组细胞CD151的表达,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1.CD151蛋白主要表达在胃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并且胃癌组织中的CD15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其阳性率为90.74%,而慢性胃炎、胃溃疡及癌旁组织中CD151的阳性率分别为0%、14%及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阳性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类型(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肝胃不和及瘀阻胃络为主,分别占40%及36%。4.CD151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5.转染后应用RT-PCR检测方法提示CD151组中CD151的表达较空白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6.应用MTT法检测方法提示CD151组细胞生长较空白质粒组及空白对照明显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提示CD151组中胃癌细胞较空白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的S+G2/M期的数量明显增多,增殖速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D151主要表达在胃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并跟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给我们在胃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靶点上提供新的思路。2.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肝胃不和型及瘀阻胃络型为主,但CD151的表达与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3.CD151具有促进体外胃癌细胞生长,提高胃癌增值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CD15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