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A)型或C型引起鸡最重要的肠炎性疾病,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损失。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由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食物中毒位居第2位,有些产气荚膜梭菌与人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据国外研究显示,产气荚膜梭菌netB阳性菌株与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为研究调查广州市冷鲜鸡中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的污染分布情况,分析其对人的潜在危害,以及评价一株产气荚膜梭菌netB阳性菌的致病性研究。本试验从广州各大超市采集新鲜的鸡肉样品来分离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及药敏试验,借鉴Keyburn等人的研究方法对国内从鸡的坏死性肠炎病例中分离出的netB阳性菌株进行致病性研究,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发病鸡只空肠和回肠肠道菌群的变化的研究成果可为防控人的产气荚膜梭菌性疾病和鸡的坏死性肠炎提供参考。102个鸡肉样中共分离出70株产气荚膜梭菌。参考Yoo等的多重PCR方法对分离出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70株产气荚膜梭菌都只扩增出一条DNA条带,通过对扩增出的DNA条带经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小为402bp,与Genbank中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序列一致,也与多重PCR预计结果一致,70株产气荚膜梭菌均为A型。同时,对70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netB、cpb2(Atypical)和cpb2(Consensus)三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etB和cpb2(consensus)均为阴性,cpb2(Atypical)阳性有48株。在动物肠道致病菌和多种细菌基因组中,存在着具有极强保守性的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通过ERIC这个序列来设计引物,对分离出的毒素基因型一致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亚型分析,通过对电泳后的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处理,运用NTSYS软件对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按相似性系数为83%的归为一个亚型,可将70株产气荚膜梭菌共分为24个亚型。将从鸡肉中分离出的70株产气荚膜梭菌按照CLSI标准推荐的方法进行药敏实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0株产气荚膜梭菌对克林霉素、诺氟沙星、林可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5.71%、62.86%、81.43%、74.28%、68.57%、72.86%;对氟苯尼考、青霉素、氨苄西林比较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对仅可用于人的抗生素克林霉素、头孢氨卞的耐药率分别达75.71%和31.43%。鸡源性产气荚膜梭菌netB菌株能否导致鸡的坏死性肠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在鸡源产气荚膜梭菌netB阳性菌株致病性评价试验中,通过三个试验组,空白组、A型标准菌组、netB阳性组试验对比结果显示,只有netB试验组中出现鸡的肠道粘膜的脱落坏死,且病变主要集中在空肠至回肠;空白组肠道粘膜完整无损伤;A型标准株试验组,肠粘膜增厚,有个别充血肿胀,但没有肠粘膜脱落坏死。说明这株netB产气荚膜梭菌菌株的致病性是很强的。所有细菌的基因组中都存在着16s rRNA基因序列,这段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特异性,对这段序列设计含有GC夹的特殊引物,不同种类的细菌通过这个引物合成的DNA片段大小是不同的,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作用下会存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分析鸡肠道中各种细菌的变化。分别对netB试验组和空白组各取6只鸡的空肠和回肠,对各组鸡只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含有GC夹的16s RNA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在变性梯度凝胶中电泳。结果发现,发病组的空肠至回肠的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明显多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鸡只空肠至回肠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