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配价、语法化等多个角度,对汉语中存在的一个常见的结构--“V1着V2”结构做深入的描写、分析和解释,并讨论了“V1着V2”结构中“着”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从“V1着V2”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汉语时态特征。(一)“V1着V2”结构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V1着V2”结构的类型定性研究上。参照语法学界的意见,本文通过分析将这种结构归为连动结构,并指出“V1着V2”结构在连动结构中有重要的地位,“V1着V2”连动结构还存在许多引人注意的语言事实和问题有待我们去发掘研究。(二)两个动词连用发生连动关系时,V1和V2在不同小类的语义平面上有互选关系。“V1着V2”连动结构基本形成两种语义组合框架:“方式(状态)-动作”框架和“动作-结果(目的)”框架;V1、 V2的配合必须符合“V1着V2”连动结构的整体意义,即在某种持续方式(状态)下进行某一动作,或者通过某一持续动作造成或引出某种结果(目的)。文章通过可易位的“V1着V2”连动结构分析,证明了这种整体意义存在的合理性和解释力。(三)“V1着V2”结构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也可以作定语、主宾语、补语。“V1着V2”结构具有两个前项扩展结构:“V1着V11着V2”结构和“V1 V11着V2”结构;通过分析“V1着V2”连动结构的状语及其语义指向,可以看出“V1着V2”连动结构在句法上的复杂性。(四)在“V1着V2”结构中,“着”的语法意义可以统一地概括为表示持续状态,这与现代汉语中助词“着”的持续意义是统一的。“着”对“V1着V2”结构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强制地构成“V1着V2”结构并指示其结构类型为连动结构;“着”有显示语义的作用:通过“V1着V2”连动结构与“V1V2”偏正结构的对比分析,更能看出“着”对结构类型的规约作用。(五)考察了从“V1着V2”连动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汉语的“态”的一些特征,包括:“V1着V2”连动结构与汉语“态”的连用,“V1着V2”连动结构与汉语“态”的复合。文章还对“V1着V2”连动结构时态连用和复合问题做了尝试性解释。 (六)“Vl着VZ”连动结构的配价研究。包括“Vl着vZ”连动结构组成部分(构件)的价数;“V1着vZ”连动结构论元整合的类型:“Vl着V2”连动结构的配位方式。这种研究可以丰富汉语的结构配价研究,为汉语结构配价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七)“Vl着VZ”连动结构的语用情况。包括“Vl着vZ”的信息结构; “VI着VZ”结构与“边Vl边VZ”结构的对比;“VI着VZ”结构与“Vl地VZ”结构的对比。通过分析证明,在“Vl着vZ”这个系统里,句法、语义、语用三者是一致的、统一的。在句法、语义、语用上,“Vl着V2”和“边vl边vZ”是两个不同的结构。通过“Vl着V2”结构与“Vl地V2”结构的对比可知,“Vl着vZ”中的“Vl着”依然具有谓语动词的特征, “Vl地VZ”结构中的“Vl地”没有谓语动词的特征。 (/、)运用当代功能主义的语法观对“Vl着VZ”连动结构进行了语篇功能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Vl着VZ”连动结构构成基础,“Vl着VZ”连动结构所涉及的动作语义范畴及范畴间的配合,同时还研究了影响“Vl着VZ”连动结构解体的因素,包括结构原因和语用原因。然后运用“及物性”理论对“vl着VZ”连动结构进行了及物性功能分析,结论显示,“Vl着VZ”连动结构中的Vl和vZ不表现出明显的高及物性和低及物性对立,原因在于“Vl着VZ”连动结构有两个语义框架即“方式(状态)一动作”语义框和“动作一结果(目的)”语义框。这种现象说明,分析“Vl着VZ”连动结构的及物性关系离不开语篇分析。 (九)“vl着vZ”连动结构语法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从历时角度观察“Vl着VZ”连动结构的虚化过程;从共时角度观察“Vl着VZ”连动结构中“V着”词汇化。使用“VI着”与VZ搭配,唐代己开始出现,通过“Vl+着+而+VZ”的形式去掉连词“而”产生“VI着VZ”连动结构。我们发现,“着”在演变过程中就已经预示了有静态和动态的分别。“V着”词汇化的主要表现就是,“V着”融合成一个介词。其中的“着”失去体标记的资格,“V着”失去独立性,从而词汇化。关键词:V1着VZ连动结构多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