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对其中的胶西北和牟乳成矿带研究比较深入,而对胶莱盆地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不系统,对近年来在胶莱盆地北缘发现的西涝口大型金矿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以区域成矿学和矿床地球化学为指导,以胶莱盆地十余年的金矿找矿地质勘查资料和大量矿床地球化学数据为支撑,以蚀变矿化时空分布研究为切入点,详细研究了西涝口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西涝口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表明西涝口金矿区存在大理岩、花岗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四个系列的围岩蚀变。花岗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系列具有相似的蚀变分带,即正常围岩—碎裂状围岩—碎裂岩—绢英岩—黄铁(多金属矿化)绢英岩。大理岩系列蚀变分带与此不同,为大理岩—碎裂状大理岩—大理岩质碎裂岩(弱绢英岩化大理岩质碎裂岩)—黄铁矿化大理岩质碎裂岩(少量多金属矿化弱绢英岩化大理岩质碎裂岩)。金成矿作用主要与大理岩系列有关,其次与花岗岩系列围岩蚀变有关;成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黄铁矿(Ⅰ)—石英(Ⅰ)—金(Ⅰ)、磁黄铁矿—石英(Ⅱ)—黄铁矿(Ⅱ)—黄铜矿(Ⅰ)—金(Ⅱ)、黄铁矿(Ⅲ)—方铅矿(Ⅰ)—闪锌矿(Ⅰ)—黄铜矿(Ⅱ)—金(Ⅲ)和闪锌矿(Ⅱ)—方解石—金(Ⅳ)—黄铁矿(Ⅳ)—方铅矿(Ⅱ)—黄铜矿(Ⅲ)阶段。金矿区绢英岩中绢云母和煌斑岩中黑云母的39Ar-40Ar年龄经测定分别为116.62±0.75Ma(MSWD=0.54)和121.83±0.94Ma(MSWD=0.28),而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25.0±7.9Ma(MSWD=1.4),表明西涝口金矿的形成与煌斑岩相关而与二长花岗岩无关;围岩、矿石和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的地球化学以及硫、铅、氢、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成分资料显示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金矿床,成矿与青山群和煌斑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而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或热卤水混合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