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干熄焦基础研究及新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ISA1986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熄焦技术是一个重大节能减排项目,随着节能减排有关政策要求的实施,干熄焦技术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该技术相对湿熄焦有三大优点:节约能源、提高焦炭质量和保护环境。而目前干熄焦技术通常使用氮气,需配套复杂昂贵的空分设备,本论文提出了采用焦炉煤气进行熄焦,主要研究了采用焦炉煤气热载体时干熄炉内的床层压降和传热效果,并与氮气的相比较,从定性和定量上分析了床层压降的影响因素。另外本论文还开发了新型干熄焦技术及装置——组合式干熄焦技术和分段干熄焦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气体流量在6m3/h时,采用焦炉煤气熄焦其床层压降比N2的小46%。2、研究出焦炭床层压降与焦块粒度、床层空隙率、气体量、气体密度和气体粘度等因素有关;同一气体进行熄焦时,床层压降随着气体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焦块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进气量6m3/h时,各气体下的床层压降与气体密度大小关系一致,说明床层压降受气体密度影响较大。3、建立了焦炉煤气干熄炉内床层压降数学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出焦炉煤气热载体小型干熄焦装置的流体阻力计算式:并将该式与Ergun经验式对比,得出该计算式比Ergun经验式更适用。4、本文对焦炉煤气干熄焦进行了热平衡研究,为干熄焦装置的运行提供了依据;对焦炉煤气干熄焦进行了熄焦时间研究,发现其大约是氮气熄焦的69.5%,熄焦时间大大缩短。5、研究开发了组合式干熄焦技术,该装置由熄焦罐座(1-5个)、连接管道、接熄焦罐和罐车构成,代替了现有单台大型熄焦设备,省去了提升框架等复杂的输入设备,降低了投资;研发的接熄焦罐既是接焦设备,又是熄焦设备,在组合式干熄焦装置中并列设置,根据需要可多可少,适应生产能力弹性大,通过简单的组合,能够适应60-100万吨焦化厂,也可适应500-1000万吨级的焦化厂。总之,该技术是将低温换热介质的氮气或还原性气体(H2、CO和CH4的混合气,如焦炉煤气)输入两个以上的接熄焦罐中,通过调节连接管阀门,将焦炭温度降至250℃,同时换热介质加热到800-950℃由出气管输出,工艺过程简便,可操作性强。6、提出了分段干熄焦技术,将干熄炉从上至下依次设计为预存段、气化冷却段、过渡段、物理冷却段和排料段五段,将水蒸汽通入气化冷却段,焦炉煤气通入物理换热段,使大部分高温焦炭的热量用于水煤气反应,从而可以生产更多的水煤气;利用上述熄焦技术,每熄1t焦炭,水蒸汽和焦炉煤气共需1060.2m3,是需氮气量(1551.5m3)的68.33%,气料比降低31.7%;其中需水蒸汽55.2m3,消耗碳23.8kg,产生气化气99.6m3。总之,该技术高效利用焦炭的高温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合成气,并具有回收焦炭显热和提高焦炭质量的特点,是集水煤气制造和冷却高温焦炭为一体的干熄焦新技术。
其他文献
<正>改性剂微粒在沥青中的形态和溶胀程度主要取决于改性剂和沥青的相容性。根据高聚物共混的有关理论,极性相近、溶度参数相近、表面张力相近、分子量相近和粘度相近的两相
会议
近日,美的集团(000333)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小米合作事宜目前正在对接推动,已在上半年上市可以和小米手环互动的i青春系列空调。
佛教自传入我国以来,伴随着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和融合,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繁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在众多传译到我国的佛教典籍之中,《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而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是能正确而有效地考核干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
自20世纪80年代发生“文化转向”以来,女性主义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已经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翻译研究中的四大领域: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批评,
随着SoPC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IP重用的SoPC设计方法的出现,使得IP接口设计技术以及在一个高效并且具有良好扩展性和兼容性的总线平台上对众多可利用的IP进行整合的技术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集中精力做好医疗主业,不再包揽医疗服务外的其他工作是大多数医院的选择。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繁重、繁杂,在医疗卫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医院后勤服务
体验式学习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方法,并阐述了地
我国是一个鼠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农牧区大范围内暴发了一场十分严重的鼠灾.全国农田每年受灾面积达2.467&#215;107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9%,因鼠
魏晋南北朝时代村的出现是地方基层组织的一大变革。本文梳理了南朝五史中有关村的史料,重点考察了大族、蛮族与南朝村落的关系。大族因为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