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肩关节肌群特征,本实验利用等速测试仪器和ME6000八通道(T8)肌电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三角肌进行测试,了解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运动时肌力特点及相互间差异,并应用研究的成果指导网球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为评定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和预防肩部运动损伤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严格按照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使用手册进行操作。测试前对系统进行位置设定,设定测试角速度分别为60°/s、180°/s,以每完成一次收展或屈伸为一个循环,每个角速度速度下的测试分别进行5个循环。进行内收外展实验时,将受试者固定平躺在测试椅上,调整到肩关节最适发力位置,调整仪器对准肩部关节点,肘关节微屈在165°~175°范围内。进行前屈后伸实验时,将受试者固定直坐在测试椅上,调整到肩关节最适发力位置,肘关节伸直。测试时要求受试者,需尽全力,每组测试后休息5min,以避免出现疲劳。同时对每个收缩过程进行表面肌电图的全程同步记录。为了保证等速和肌电的同步性,从测试开始到之后每个循环都进行打点标记。结论:(1)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肩关节等速向心内收运动时,肌力随给定速度的增大(60°/s~180°/s)而增大,最大功率也有所增大,出现峰力矩时的角度显著大于普通大学生;外展运动时,峰力矩随给定速度的增大变化不大,而最大功率有所增加,出现峰力矩的时的角度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等速向心前屈后伸运动时,屈肌峰力矩显著高于伸肌,屈伸肌力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保持关节稳定性,在剧烈运动时,关节受伤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教练员要注意针对运动员的弱势,发展各肌肉力量,以保持主动肌和拮抗肌在运动中处于平衡状态。随给定速度的增大,屈肌峰力矩出现时的角度增大,伸肌无显著变化。(3)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肩关节内收肌群主要贡献肌肉是肱二头肌和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在各速度参与贡献的肌力较少,随给定速度的增大肱二头肌和胸大肌AEMG都有明显减小,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快速挥拍的力量,应注重对肱二头肌和胸大肌的锻炼。肩关节外展肌群主要贡献肌肉是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快速运动时最主要贡献肌肉是三角肌。(4)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前屈肌群主要贡献肌肉是胸大肌和肱二头肌,后伸肌群主要贡献肌肉是三角肌,肱二头肌亦参与了较多的用力。而普通大学生在前屈后伸运动时肱二头肌均处于放松状态,原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5)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各运动情况下,各肌肉IEMG均随给定速度的增大而减小。60°/s等速向心内收运动时,大学生网球运动员肱二头肌和胸大肌IEMG与峰力矩呈显著相关性,等速向心外展运动时,肱三头肌和三角肌IEMGG与峰力矩呈高度正相关;180°/s时大学生优秀网球运动员胸大肌IEMG与峰力矩呈显著相关性,等速向心外展运动时,各肌肉与峰力矩均无显著相关性;60°/s、180°/s肩关节等速向心前屈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胸大肌IEMG与峰力矩呈正相关;后伸运动时,在快慢速度下四块肌肉的IEMG均与峰力矩有相关性,胸大肌呈负相关。建议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在运动中四肢发力支点的稳定性,从而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保持身体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充分的力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