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体内产生自身血小板抗体(Platelet autoantibodies)并且结合到血小板表面导致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的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反复出血,经久不愈,久病之后耗伤阴血、阴精,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久病反复出血耗伤正气,气随血脱,气血亏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一身阴阳之本,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久病必损伤脾肾。脾肾亏虚既可以是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机,也可以成为病因引起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发病出现衄血、吐血、便血、紫斑等出血情况,患者常常因为脾肾亏虚而陷入“越出血,越虚;越虚,越出血”的恶性循环,病情逐渐加重。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打破恶性循环,获得较好疗效。研究目的:此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症状积分)、血小板计数和强的松用量(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和强的松组);比较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讨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可行性,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诊断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并辨证为脾肾亏虚型的患者45例。观察纳入研究的45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症状变化,并收集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小板数(PLT)和强的松用量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录入EXCELL,用SPSS17统计软件处理,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指标用t检验,计数指标用X2检验,α取0.01,P<0.01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1、治疗后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明显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后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12周后,根据疾病疗效标准:健脾补肾组完全反应(CR)3例,反应(R)10例,无效(NR)2例,总反应率86.7%,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CR7例,R7例,无效NR1例,总反应率93.3%,强的松组完全反应CR2例,反应R9例,无效NR4例,总反应率73.3%。4、治疗12周后,根据症状疗效标准:健脾补肾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强的松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5、在强的松的用量方面,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和强的松组治疗12周后强的松的用量都明显减少(P<0.01),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比强的松组用量减少更为显著(P<0.01)。结论:1、健脾补肾法可以使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健脾补肾法可以使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PLT)增加。3、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健脾补肾加强的松组相似,但明显优于强的松组,且能显著减少强的松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