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造成的结构毁坏是因为地震引起地面运动进而使得建筑物受迫振动所致,采用基础隔震技术便通过采用隔震系统,使得结构在基础层与上部结构之间发生有限的柔性滑动,进而减小结构的水平刚度、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有效地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中的加速度反应。采用传统的工程抗震设计方法有时不能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平面较为复杂和不规则的结构。为此,各国的地震工程学家开展了隔震、减震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的几项工作:(1)使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基于一平面较为复杂的实际工程,建立了传统抗震和基础隔震下两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模型;(2)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3)选择合适的地震波,对这两种结构进行动力作用下的时程分析;(4)根据上述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比验证这种平面相对复杂的结构在基础加了隔震支座之后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该复杂平面框架结构实例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对比,来评判隔震结构的减震、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输入地震动的记录之后,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层间剪力值相比于非隔震传统抗震结构都有着明显的减小,很好地削弱了该复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最后,基于Midas Gen中的Pushover的方法,对两种结构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并且通过Pushover分析结果它们的谱关系曲线,进而找出结构性能点,通过对性能点处的特征值分析,也再次验证了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强,为今后复杂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