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网络分布式QOT感知路由波长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光网络将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代表已成为业界共识。智能光网络能提供动态、快速的连接建立功能,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升级,在透明传送过程中,温度变化、色散、偏振模色散以及增益抖动等各种损伤的积累,这些对光信号质量的传输都会造成严重劣化,同时随着可重构光分插复用设备(ROADM)等技术的成熟,光路的动态拆建和路由波长分配机制更加复杂,光信号传输性能也更加难以预测和评估。因此,根据用户响应网络在传送层自动配置出一条满足用户QoS要求的端到端传输通道,现有光网络仍无法支持这一点,而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来自于用户的服务质量(QoS)需求,因此,在网络的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用户对于传送质量的需求,力求为用户提供信号质量有保证的传输服务,这使得物理损伤感知的连接指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论文在深入研究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路由波长分配算法(RWA)的基础上,引入物理层波长信道质量感知,研究基于物理层损伤感知的路由波长分配算法,主要完成的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   (1)提出了分布式物理损伤感知的RWA算法(DRWA),算法将物理层传输质量评估分布在中继段路由和波长信道中,分别是基于物理层损伤感知的路由、波长质量等级编码和QoS需求分配波长三部分构成。算法与现有算法比较,在阻塞率方面,比基于物理损伤的LORA算法平均降低41.4%。在复杂度方面,比LORA算法平均降低29.7%。   (2)提出了波长质量等级编码方法,由四位标识分别代表波长的空闲状念、QoS等级、误码率等级和序号,从第一位标识开始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逐位依次排序,使得按QoS需求分配波长更加方便和快速。   (3)采用引入惯性权重系数的PSO物理损伤感知的RWA(PDRWA),算法将引入惯性权重系数的PSO算法主要运用到基于物理层损伤感知的路由算法中,避免了经典PSO算法飞行速度过快,搜索不够精确的问题,仿真结果显示算法的阻塞率比DRWA算法平均降低36.4%。PDRWA算法复杂度比DRWA算法平均降低19.5%。   (4)建立了基于OPNET的WDM网络仿真平台,仿真验证基于分布式物理损伤感知的RWA(DRWA)和引入惯性权重系数的PSO物理损伤感知的RWA(PDRWA)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DRWA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和阻塞率。PDRWA在保证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算法的阻塞率。
其他文献
双目立体匹配在机器视觉领域是非常关键且很有挑战性的一个研究课题,该课题的主要困难在于其较低的匹配精度和较高的时间复杂度。为了改进立体匹配算法,本文首先针对立体匹配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无线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频谱资源却是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通过多项研究调查表明,频谱资源匾乏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固定频谱分配制度存在着严
数据挖掘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数据库和人工智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作为一种新的数据提取工具,它能够自动地、智能地把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决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这
智能交通已成为将来交通系统发展的方向,它结合了现代通信、信号、控制等多种技术。智能交通的应用将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它将对现代交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定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不仅能够巨大地提高信号传输速率并且能够较大地增加空间分集增益,但是无法对抗由多径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而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具有很强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数据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常规单天线收发通信系统的容量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传统机器学习中的分类算法,特别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支持向量机(SVMs)算法,大都是在批学习模式下设计的,即假设学习前拥有全部训练样本且可以通过一次学习得到最终决策模型。但实际中
加速未来大规模科学计算的一种趋势是使用异构多核/众核系统。然而,相对于硬件系统的飞速发展,软件并行编程模型,特别是针对异构多核平台的并行模型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在异构
视频运动目标的智能处理如智能监控技术在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运用越来越重要,并趋于主流技术,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智能视频处理系统中用到很多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