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机构,它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集藏书、校书、读书、治学于一体。在中国悠久的教育史上,起到了补充官学,传承文明,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作用。虽然作为一种传统的办学方式,书院已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但其内在的文化特点却是中国文人阶层读书治学、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思想的场所,体现的是中国文人的品位和追求,使得书院建筑打上了文人建筑的印记,成为有别于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的另一类型传统建筑。书院建筑是书院文化的物化载体,具有教学、祭祀、藏书“三大事业”的完整规制,平面布局有强烈的“礼制”特征,并在选址和风景环境的经营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山西书院建筑文化是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本文在中国古代文教背景下,探讨了山西书院的缘起、发展和流变,并以现存实例为基础,按存在形式将山西书院建筑分为官办书院和家族书院两大类型,着重从地域性入手,详述了山西书院在择址、功能布局、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对其的深刻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书院初建于唐代,兴起于元明时期,并于清代达到鼎盛,清代后期逐渐没落直至消亡;在选址与环境布局上,分为择胜而处的选址与情景交融的环境布局、置于园林之间,创造诗意的环境布局与置于城郊,环境布局以人工为主三种方式,深刻地体现出了书院这一文人建筑的特点;官办书院和家族书院,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总体来讲官办书院受官学影响较大,与府学、县学类似,讲究森严等级和庄重形制,故较为模式化。家族书院则更多的与当地的传统民居相结合,体现出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格,同时二者在祭祀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官办书院主要祭祀孔子和名贤先圣,家族书院则是祭祀祖先为主。在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上,山西书院建筑表现为朴实典雅、尺度宜人,受山西民俗和地域风格影响的特征。作为全国书院建筑体系的一个分支,山西书院建筑既反映了其共性特点,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山西书院建筑文化中,我们可以探寻山西建筑的空间组成方式和美学意匠,在当今世界普遍关注文化个性的背景下,在建筑学界普遍呼吁“新地域风格”的前提下,山西书院建筑文化更加彰显其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