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养殖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年饲料消耗总量达到2亿t,进口依赖度接近80%。饲料添加剂是饲料工业的核心,开辟新型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缓解国内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赖性,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使我国整个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酿酒酵母和产酸丙酸杆菌是常用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菌株,两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碳源,目前主要以淀粉及黄豆粕等粮食作物为主,在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本文以杨树木屑酶解液作为碳源替代粮食作物,研究了酿酒酵母及产酸丙酸杆菌利用酶解液的可行性,优化了发酵过程,以期为饲料添加剂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5%稀醋酸,在固液比1:5,170℃保温30 min的条件下对杨树木屑进行预处理,以预处理后的固体剩余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洗体积、固液比、酶添加量、pH和酶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固液比1:6,酶添加量22.5 FPU/g底物,pH4.8,酶解时间48h,得到含葡萄糖55 g/L的酶解液。2、酿酒酵母GSH2是本实验室保存的耐富硒性能最强的菌株之一。考察GSH2利用杨树木屑酶解液的可行性,在已有的发酵培养模式下,探究了 Na2SeO3的添加量及添加时期。合适的硒添加量是5.3 mg/g酵母干重,分别在菌株GSH2的对数生长初期、中期、后期将亚硒酸钠添加到浓缩酶解液中,培养结束以后,酵母生物量分别比脉冲添加的方式提高了38.1%、55.9%和65.1%。初期添加亚硒酸钠的单位酵母硒含量最高,达4006 μg/g酵母干重,后期添加的生物量最高,为28.57 g/L,中期和后期的总硒含量相差不大,由于后期生物量更高,因此选择对数生长后期,即发酵23 h加入亚硒酸钠。3、考察了产酸丙酸杆菌利用杨树木屑酶解液的可行性,选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5 g/L、50g/L、75 g/L的酶解液培养丙酸杆菌,探究丙酸杆菌发酵产丙酸的最佳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在25-50 g/L时,菌体比生长速率与产物比合成速率较高,丙酸生产强度高于0.2 g·L-1·h-1,为了兼顾生产效率,选择初始糖浓为50 g/L。恒速补料的方式只能维持菌体的基本生长,其糖酸转化率只有24%;脉冲补料的方式提高了糖酸转化率,分两次脉冲补料至发酵液糖浓至25 g/L,培养结束后丙酸的浓度达34-36 g/L,相比恒速补料提高了大约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