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尾两栖动物MHC1类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进化机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 C)基因,是脊椎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多基因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识别抗原,介导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高多态性水平的MHC基因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的能力,因此,探究MHC基因的多态性及其进化机制,有助于了解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过程。目前对MHC基因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等脊椎动物中,两栖类作为最早开始陆栖的脊椎动物,其水陆两栖的生活环境使得它们接触的病原体更为复杂,因此探讨两栖动物MHC基因的进化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物种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和一些无尾目动物中,有尾目MHC基因的进化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探究两栖动物MHC I类基因的多态性水平及其维持机制,本研究选取有尾目3个科的5个代表物种,即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和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通过分子克隆和DNA测序等方法得到MHC Ⅰ类基因的序列,对5个物种MHC Ⅰ类基因的多态性水平及其进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5个物种共克隆得到1100余条序列,长度在730 bp左右,包括部分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4及全部的外显子3区域。并从克隆序列中鉴定得到26个等位基因,它们的核苷酸多态性水平较无尾两栖类动物低,结合其生活环境进行分析,我们推测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与MHC基因的多态性水平相关。(2)不同物种包含的等位基因数目不同。五个物种至少含有1-2个MHC Ia类基因座,这种物种间基因座数目呈多态性的现象说明有尾两栖类物种MHC I类基因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基因复制或丢失,符合基因“出生-死亡”进化模式(birth-and-death model)。(3)5个物种的MHC I类基因序列的平均核苷酸距离均小于平均氨基酸距离,暗示MHC I类基因受到正选择的作用。通过平衡作用检测,发现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位于推断的抗原结合位点(1outative Antigen-binding sites, pABS)及其附近位置,并且五个物种中ABS区的非同义突变率与同义突变率的比值大于1(dN/dS>1),据此推断在ABS区存在正选择作用,结合ABS区识别和呈递抗原的功能,我们认为有尾目MHC Ⅰ类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病原体介导的平衡选择作用。(4)MHC I类基因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交界处检测到多个重组断裂位点,表明外显子2与外显子3/4发生了基因交换,这种重组模式与无尾两栖类MHC Ⅰ类基因的外显子改组(exon shuffling)相同,说明基因重组在有尾目MHC Ⅰ类基因的多态性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从三个外显子区域的系统发育树中发现,不同区域MHC Ⅰ类基因的进化关系在种间和种内有明显区别,这可能与发生在外显子之间的重组作用有关。此外,无斑肥螈和中国大鲵这两个物种MHC Ⅰ类基因跨物种多态性的现象说明MHC Ⅰ类基因在这两个科物种分化前就已经存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有尾两栖类MHC Ⅰ类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基因复制和基因重组,平衡选择是维持MHCⅠ类基因多态性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颗粒聚团现象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颗粒聚团现象存在于工业过程很多领域中,如药品制造、煤粉燃烧等。对颗粒聚团现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
时空数据多源异构、数据量庞大、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造成了客户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时空数据可视化过程中CPU与磁盘I/O速度不匹配
由于碳氢化合物重整制得的氢气中存在的微量CO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铂电极具有毒化作用,降低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除去氢气中的微量CO十分必要。此外,CO也是大气中对人体和动物具有巨大危害的首要污染物之一。富氢条件下CO优先氧化和催化氧化法是消除空气中和富氢气氛中CO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篇文章通过柠檬酸水热法合成了ε-Mn O_2材料(Mn O_2-P),并通过简单的酸洗处理得到了具
在这个追求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时代,反其道而行,将技术退出作为研究的明确对象,突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技术退出与技术创新不同的本体性概念,是独立的实存;从哲学
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信息的快速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人们也在思考和寻找更高效安全的通信手段,这就催生了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
1907年,P.Montel引进引进正规族的定义后,值分布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其对值分布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后20世纪20年代,R.Nevanlinna第一基本定理,第二基本定理的引入带来
Ti-6Al-4V(TC4)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钛合金,由于TC4的高硬度和低热导率,用传统的去材制造方法很难加工。电子束选区熔化快速成形技术(EBSM)通过粉末逐层熔化和凝固,可
近些年来,在卫星遥感领域取得了飞速地发展,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在不断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大量出现使得遥感的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宽。但同时,遥感影像处理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
本文研究有界噪声对单稳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随机动力学理论、有界噪声、噪声增强稳定性效应和研究状况。其次,通过模拟计算单稳系统平均首通时间,分析讨
本文研究了硬热圈近似在重夸克偶素的热宽度离解机制中的精确性问题。目前针对重夸克偶素离解的研究认为热宽度是重夸克偶素在热介质中离解的主要原因。不过,在用有限温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