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儿童作家的代表,其长篇儿童作品《草房子》《红瓦》以及《根鸟》其最经典的代表作。其中《草房子》与《红瓦》更构建起又一个中国文学地理形象——“油麻地”。这几部小说展示了淳朴优美的苏北人情风物,同时更通过“苦难与成长”主题引导读者领悟人生真谛。曹文轩的小说,不仅适合儿童阅读,感受童真童趣,同时也适合大人阅读去体味生命哲学,寻找人生价值。曹文轩是学院派科班作家,接受了全面的学院派教学,但是他的创作风格以及内容却游离在主流作家之外。他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却在进入文学史的问题上遇到困境。但无法否认的是,曹文轩的儿童长篇小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本文主要通过叙事学理论研究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叙述空间等,同时对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以及当代意义做出探讨。本次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通过热奈特等人的叙事声音以及叙事眼光理论来分析《草房子》《红瓦》《根鸟》的叙事视角。热内特等人将叙事视角分解出两个方面:一个是叙事声音,一个是叙事眼光,即用谁的眼光看与用谁的口气说。曹文轩作为一个儿童作家,他的小说中既有儿童视角,同时也有成人视角。但是叙事声音与眼光却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变化组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世界。第二章,通过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的文本结构问题。《草房子》《红瓦》以及《根鸟》在文本结构中都出现一定的艺术特色。在普通文本的结构共性之外,本文从表面结构以及深层结构找到曹文轩小说文本的结构特殊性。第三章,通过沸兰克在《叙事作品的空间结构》一文中的相关叙事空间理论解读曹文轩儿童长篇小说的空间艺术。分别从地志空间、文本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个维度来分析几部小说的空间艺术,同时更将各种空间形态所携带的隐喻做出分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感受曹文轩长篇儿童小说的魅力。第四章、通过一些文学史知识以及理论分析曹文轩在文学史上的困境,以及对曹文轩对中国儿童作品创作做出的贡献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曹文轩开阔的创作视野,让他的作品受众人喜爱,讨论的深度也高于一般儿童作品,他的成功为其他作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