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一种来源于乳腺组织的癌症,根据肿瘤组织的来源可以把它分为导管癌和小叶癌两种类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乳房发现肿块,乳头凹陷、溢液、糜烂,乳房皮肤及轮廓的改变、淋巴结肿大等,晚期会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7/100000,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是一个复杂性疾病,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乳腺癌的遗传学研究经历了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等研究阶段。随着遗传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被各国学者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易感基因的搜寻,它可以在以前很难达到的分辨率水平上对成千上万无关联样本的全基因组进行研究,且不受与疾病有关的先验性假设的限制。通过大量的GWAS研究,目前已发现了100多个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然而这些GWAS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为欧美人群,由于人群异质性存在,其研究结果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还尚未可知。因此,针对目前GWAS发现的欧美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尤为必要,以确认是否也为中国汉族人群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2014年前报道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进行验证,发现了9个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又有大量的乳腺癌易感位点在欧美人群中被发现,验证这些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也是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尤为必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了2014至2016年期间,欧美人群GWAS研究发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在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中进行验证研究,明确其是否也为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为后续研究者挑选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进行其它研究节约筛选时间和成本。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选取了3036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病例与3036例健康女性对照,对欧美人群中发现的22个易感基因位点在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中进行验证实验,实验采用Sequenom i PLEX平台。结果:本研究发现位于5q11.2、5q14.3及10q26.1区域内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存在相关性。具体易感基因位点如下:5q11.2(rs16886181,P=5.29×10-6,OR=1.19;rs1017226,P=5.24×10-4,OR=1.22;rs16886034,P=2.00×10-3,OR=1.21;rs16886113,P=1.24×10-3,OR=1.20;rs16886364,P=9.20×10-4,OR=1.21;rs16886397,P=1.17×10-3,OR=1.20;rs16886448,P=1.62×10-3,OR=1.20;和rs2229882,P=5.14×10-4,OR=1.31),5q14.3(rs421379,P=2.83×10-13,OR=1.83),10q26.1(rs35054928,P=7.73×10-6,OR=1.18)。其中10q26.1(rs35054928)为既往报道过与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点。而5q11.2(rs16886181,rs16886034,rs16886364,rs16886448,rs1017226,rs16886113,rs16886397,rs2229882)和5q14.3(rs421379)两个易感基因位点首次发现与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首次发现了2个中国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而在其它区域并未发现相关性,同时本研究也充分证明了乳腺癌的遗传致病因素在欧美人群与中国汉族人群之间显著的人群异质性。通过本次研究为后续研究者挑选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进行其它研究节约筛选时间和成本,本项研究扩充了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的遗传学易感基因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