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补肺通脉汤对博莱霉素诱发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从“肺朝百脉”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方法:
(1)理论探讨:
在总结“肺朝百脉”的释义、生理、病理基础上,探讨从“肺朝百脉不利”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2)实验研究:
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②以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观测大鼠行为学变化;
③HE光镜及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观察大鼠病理学改变;
④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检测VEGF、ET-1及Ang-2,进行半定量分级分析,并用积分光密度法计算IOD值;
⑤观察肺组织微血管密度改变。
结果:
①行为学: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病理形态学:模型组7天时病理特点以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至第28天可见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以胶原沉积、肺纤维化改变为主,肺泡结构破坏或消失,病损范围广泛;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与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③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模型组肺组织中VEGF、ET-1及Ang-2含量升高,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能降低其高表达水平,VEGF、ET-1及Ang-2分级结果与积分光密度结果和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28天时模型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提示IPF病理性血管新生活跃(P<0.01);补肺通脉汤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系统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表明:(1)“肺朝百脉不利、气虚脉痹”是IPF基本病机;(2)补肺通脉汤治疗肺纤维化的机理在于降低肺组织中VEGF、ET-1及Ang-2的分泌,抑制微血管新生,从而延缓肺泡炎和纤维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