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初步评价针刺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假针刺组。两组取穴均为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承山、太溪,针刺组直刺大肠俞50mm-70mm,针灸师操作有突破感,患者自感局部酸麻胀、有向腿足部放射的触电感;除此之外的穴位均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手法3次。假针刺组在以上所有穴位直刺2-3mm,不行操作手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共治疗3次,连续6周,共计18次。研究周期共31周,包括基线期1周,治疗期6周和随访期24周。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臀腿痛平均疼痛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腰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改良的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总分较基线的变化值、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HADS焦虑亚量表得分、抑郁亚量表得分不同分级病例数所占百分比和针刺期待值评价,同时进行针刺盲法评价、患者依从性评价及针刺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脱落11例,剔除1例,因疫情影响,截止论文提交之时,尚有20例患者仍在随访中。两组患者基线期指标一致,具有主要结局指标的受试者71例,针刺组35例,假针刺组36例。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第6周的臀腿痛NR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为-2.26(95%CI-2.95至-1.57),假针刺组为-1.89(95%CI-2.60至-1.1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4),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包括:(1)第18周和第30周臀腿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2.26(95%CI-3.23至-1.29)和-2.08(95%CI-3.03至-1.13),假针刺组分别为-3(3)和-2.13(95%CI-3.03至-1.23)。两组间比较,第18周无统计学差异(P=0.723),第30周无统计学差异(P=0.937)。两组组内差异在第18、30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腰痛NRS疼痛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1(3)、-2(3)和-1(4),假针刺组分别为-0.36(95%CI-1.10至0.38)、-0.56(95%CI-1.50至0.39)和-0.61(95%CI-1.61至0.39)。两组间比较,第6周(P=0.151)、第18周(P=0.338)和第30周(P=0.707)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内比较,针刺组第6、18和30周的腰痛NRS评分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假针刺组在第6、18和30周的腰痛NRS评分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RMDQ总分较基线的变化值,针刺组分别为-2.69(95%CI-4.57至-0.80)、-2.32(95%CI-4.59,至-0.05)和-0.96(95%CI-3.57至1.65),假针刺组分别为-2.86(95%CI-4.78至-0.94)、-1.96(95%CI-3.84至-0.08)和-1.17(95%CI-3.69至1.35)。第 6 周和第18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895,P=0.807),两组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0周,针刺组和假针刺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904),两组内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没有差异。(4)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HAD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在焦虑亚量表方面,针刺组分别为-1.74(95%CI-2.99至-0.49)、-0.65(95%CI-2.39至1.09)和 0.28(95%CI-1.25至1.81),假针刺组分别为-0.78(95%CI-2.16至0.60)、-0.37(95%CI-1.49至0.75)和1.39(95%CI-0.43至3.22)。第6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针刺组与基线期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假针刺组的组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第18周和第30周,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787,P=0.337),两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在抑郁亚量表方面,针刺组分别为-1.54(95%CI-2.76至-0.33),-0.87(95%CI-2.43至0.69)和-0.24(95%CI-1.70至1.22),假针刺组分别为-0.67(95%CI-2.15至0.81)、-1.74(95%CI-3.33至-0.16)和-1.17(95%CI-3.08至0.73)。第6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8),针刺组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假针刺组较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异。第18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8),针刺组与基线期相比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假针刺组有统计学意义。第30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0),两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5)第6周、第18周和第30周的HADS焦虑亚量表评分、抑郁亚量表评分不同分级病例数所占百分比,在焦虑亚量表方面,在第6周,针刺组的无症状、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26(74.3%)、7(20%)和2(5.7%),假针刺组为27(75%),1(2.8%)和8(22.2%),两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0)。第18周,针刺组为 20(64.5%)、8(25.8%)和 3(9.7%),假针刺组为 22(81.5%)、2(7.4%)和3(11.1%),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1)。第30周,针刺组为16(64%)、6(24%)和3(12%),假针刺组为 14(60.9%)、5(21.7%)和4(17.4%),两组间比较仍没有统计学意义(P=0.919),在抑郁亚量表方面,第6周,针刺组的无症状、可疑存在和肯定存在病例数所占百分比为28(80%)、5(14.3%)和2(5.7%),假针刺组百分比数则分别为25(69.4%)、6(16.7%)和5(13.9%),两组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492)。第18周,针刺组为24(77.4%)、3(9.7%)和 4(12.9%),假针刺组为 22(81.5%)、3(11.1%)和 2(7.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第30周,针刺组为18(72%)、4(16%)和3(12%),假针刺组为17(73.9%)、5(21.7%)和1(4.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90)。研究结论针刺可以减轻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臀腿痛症状,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对本病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疗效并不优于假针刺;针刺在改善本病患者的焦虑状态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能优于假针刺;针刺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加以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背景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目前,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以生活方式干预,强化药物治疗和减少危险因素为主。但即使经过有效管理,有些患者仍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但会引起5%至10%的再狭窄风险,且难以改善心血管远期预后。以上问题表明,冠心病需要开发新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来改善疗效和预后。中医药治疗通过个体化施治,在防治冠
目的早年不良经历导致成年后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A轴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降低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是早年不良经历致抑郁易感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前期研究显示,温阳解郁方对母婴分离小鼠造成的行为异常、HPA功能亢进、神经递质改变及神经可塑性降低都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局部场
1 研究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最常见的定植菌。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不规范的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导致PA成为较为常见的耐药菌,其一旦定植则很难彻底清除。PA定植的支扩患者较无PA定植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临床症状更为严重、肺功能下降更快、气道炎症因子水平更高、放射学累及范围更广且程度更重、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更频繁、全因死亡
1.研究背景及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炎症反应在MI的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序适度的炎症反应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修复的前提条件之一,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亦会导致功能心肌的额外丧失,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NLRP3炎症小体是促进无菌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有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介导了缺血性损伤,并通过扩大炎症反应加重心肌损伤
目前,癌症严重影响世界人民的健康,在我国,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探索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之一。与肺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和通路众多,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通过门诊处方筛选出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的高频药对,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高频药对治疗肺癌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肺癌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高达3.6亿,预估未来五年时间,其患病人数会增加1亿,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中国支气管哮喘患病人数大约为3000万左右,该数字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中,西药主要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为主,但部分患者经过常规西医治疗未能从根本上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该病极易复发。中医认为,“郁”是支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日益成熟,但仍存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复流现象、药物耐药性等问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活血温通方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上述研究只是该方作用机制的一部分,其药理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SSNX)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从 PINK1/Parkin 通路揭示其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MIRI的保护作用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与给药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SNX预防治疗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损伤反应是CHD主流发病机制学说,即内皮损伤与脂质积聚导致动脉壁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粥样斑块。免疫炎症在AS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往的研究大都集
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