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氧化脂质代谢谱及炎症相关因子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损伤反应是CHD主流发病机制学说,即内皮损伤与脂质积聚导致动脉壁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粥样斑块。免疫炎症在AS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典型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然而,除了典型的炎症效应细胞,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变应性炎症的效应细胞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便是参与其中关键效应细胞,活化后EOS释放多种信号因子对白细胞募集,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 s)受损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 C)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两类。CHD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990年~2016年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333种疾病的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报告指出,C AD是全球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CHD的死亡率占据了美国CVD死亡类型的42.6%,而我国居民CHD患病率与死亡率也逐年增高,农村地区上升更为明显,且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此全球对CHD防治依旧刻不容缓。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均属于CHD的范畴,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胸闷、胸痛,短气,甚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伴有濒死感。中医经典论著《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认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法则,如通阳宣痹法、扶正固本法及温通止痛法等。近年来,CHD中医证候研究文献分析显示,血瘀证素在所有中医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在所有C HD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探讨氧化脂质代谢物及炎症相关因子在CH D及CHD血瘀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目的:研究氧化脂质代谢物及炎症相关因子与CHD及CHD血瘀证的相关性,为其参与CHD及CHD血瘀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及综合科病房的CHD患者120例,纳入CHD组,并依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将纳入的CHD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同时收集2020年6月~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人员30例,纳入健康组。采集所有入选对象就诊当天或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全血样本,运用RT-PCR 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 C)中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ELISA方法测定CCL11,ECP,TM,LTB4表达水平,运用LC-MS/MS平台进行氧化脂质代谢物检测分析,观察健康组与CHD组之间,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氧化脂质代谢物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差异。炎症相关因子实验数据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判断依据。氧化脂质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在原始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利用R软件中的MetaboAnal ystR包OPLSR.Anal函数进行分析,筛选规则:选取VIP≥1并且fold change≥2或fold change≤0.5的代谢物为最终差异代谢物。结果:1.健康组与CHD组,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基本资料对比本研究共纳入健康人30例,CHD患者120例,CHD血瘀证患者80例,非血瘀证患者40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HD组与健康组在性别、年龄、BM I、GLU、ALT、AST、sCr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在性别、年龄、BMI、GLU、ALT、AST、sCr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健康组与CHD组的EOS数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CHD 组的 EOS[(0.13±0.08)×109/L VS(0.10±0.08)×109/L],P=0.04)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健康组与CHD组CCL11、ECP、TM、LTB4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CHD 组的 CCL11(113.16±55.25 VS 77.74±33.07,P=0.007)、ECP(24.44±5.01 VS 14.66±4.15,P=0.000)、TM(3.11±1.20 VS 2.37± 1.14,P=0.012)、LTB4(113.84±44.27 VS 70.54± 16.15,P=0.000)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CHD 患者 CCL11、ECP、TM、LTB4 的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CL11(OR=1.026,95%CI:1.007-1.045,P=0.007)、ECP(OR=1.786,95%CI:1.356-2.351,P=0.000)、TM(OR=1.717,95%CI:1.108-2.662,P=0.016)、LTB4(OR=1.048,95%CI:1.021-1.075,P=0.000)与CHD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CL11(OR=1.059,95%CI:1.011-1.109,P=0.015)、ECP(OR=2.149,95%CI:1.197-3.857,P=0.010)与 CHD 存在显著相关性;TM(OR=1.896,95%CI:0.654-5.499,P=0.239)、LTB4(OR=1.092,95%CI:0.993-1.200,P=0.071)与 CHD 无显著的相关性。5.健康组与CHD组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HD 组 PBMC 中 CCL11 mRNA(3.80±2.74 VS 1.48±0.95,P=0.1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CHD患者CCL11 mRNA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CL11 mRNA(OR=1.986,95%CI:1.045-3.775,P=0.036)与CHD存在显著相关性。7.CHD 患者 CCL11、ECP、TM、LTB4 的 ROC 曲线分析ROC 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CL11 的 Area 为 0.7337,Cut-off value 为 62.2pg/ml,Sensitivity 为 95.65%,Specificity 为50%;ECP 的 Area 为 0.9362,Cut-of f value 为 19.58ng/ml,Sensitivity 为 79.66%,Specificity 为 93.33%;TM 的 Area为 0.6777,Cut-off value 为 1.975ng/ml,Sensitivity 为 80.43%,Specificity 为 46.15%;LTB4 的 Area 为 0.8089,Cut-off value 为 81.57pg/ml,Sensitivity 为 73.33%,Specificity 为83.33%。8.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EOS数量结果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EOS数量[(0.14±0.06)×109/L VS(0.10±0.02)×109/L],P=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CHD血瘀证组CCL11、ECP、TM、LTB4表达水平结果与非血瘀证组相比,CHD血瘀证组的TM(3.53±1.15 VS 2.77±1.16,P=0.030)、LTB4(139.64±41.74 VS 96.65±37.56,P=0.00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HD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CCL11(113.25±66.49 VS 113.08±45.15,P=0.992)、ECP(24.87±5.14 VS 24.16±4.97,P=0.60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CHD 血瘀证患者 CCL11、ECP、TM、LTB4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M(OR=1.778,95%CI:1.039-3.041,P=0.036)、LTB4(OR=1.026,95%CI:1.009-1.043,P=0.003)与 CHD 存在显著相关性;CCL11(OR=1.000,95%CI:0.989-1.011,P=0.992)、ECP(OR=1.029,95%CI:0.926-1.144,P=0.596)与 CHD 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CCL11(OR=0.987,95%CI:0.966-1.009,P=0.254)、ECP(OR=1.067,95%CI:0.883-1.290,P=0.502)、TM(OR=2.085,95%CI:0.742-5.860,P=0.164)、LTB4(OR=1.013,95%CI:0.988-1.038,P=0.308)与CHD无显著相关性。11.CHD血瘀证组CCL1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非血瘀证比较,PBMC 中 CCL11 mRNA(3.93±2.62 VS 3.60±2.99,P=0.70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CHD血瘀证患者TM、LTB4的ROC曲线分析ROC 曲线分析结果提示,TM 的 Area 为 0.6762,Cut-off value 为 2.915ng/ml,Sensitivity 为 64%,Specificity 为 71.43%;LTB4 的 Area 为 0.7726,Cut-off value 为 123.9pg/ml,Sensitivity 为 85.19%,Specificity 为 66.67%。13.健康组与CHD血瘀证组氧化脂质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健康组与CHD血瘀证组氧化脂质差异代谢物富集在亚油酸代谢通路及代谢途径。14.健康组与CHD非血瘀证组氧化脂质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健康组与CHD非血瘀证组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通路、代谢途径、PPAR信号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15.CHD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组氧化脂质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CHD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结论:1.血清CCL11、ECP、LTB4、TM的表达水平与CH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PBMC中CCL11 mRNA表达水平与CH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血清TM、LTB4的表达水平CHD血瘀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血清CC L11、ECP与CHD血瘀证无显著的相关性。4.PBMC中CCL11 mRNA表达水平与CHD血瘀证无显著的相关性。5.健康组与CHD血瘀证组差异代谢物富集在亚油酸代谢通路及代谢途径。6.健康组与CHD非血瘀证组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T 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通路、代谢途径、PPAR信号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7.CHD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差异代谢物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战后美国保守主义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客观描述战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建构过程,结合美国政治实践分析并阐释保守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澄清其与自由主义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关注21世纪美国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转向,并考察这一转向的表现与其背后隐含的深层原因,合理预判保守主义转向极端将引发的政治后果,为解读当前美国社会的政治发展提供有效分析模式。战后美国保守主义以反对新
研究目的通过筛选、整理分析初诊肝癌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探索肝癌的证候分布特征,分析中医临床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癌特点,总结中医治疗肝癌的用药经验,为规范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提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收集整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初诊肝癌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运用SPSS26.0、SPSS Modeler14.2等软件
背景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目前,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以生活方式干预,强化药物治疗和减少危险因素为主。但即使经过有效管理,有些患者仍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但会引起5%至10%的再狭窄风险,且难以改善心血管远期预后。以上问题表明,冠心病需要开发新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来改善疗效和预后。中医药治疗通过个体化施治,在防治冠
目的早年不良经历导致成年后精神障碍易感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A轴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降低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主要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神经电生理研究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是早年不良经历致抑郁易感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前期研究显示,温阳解郁方对母婴分离小鼠造成的行为异常、HPA功能亢进、神经递质改变及神经可塑性降低都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局部场
1 研究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最常见的定植菌。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不规范的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导致PA成为较为常见的耐药菌,其一旦定植则很难彻底清除。PA定植的支扩患者较无PA定植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差、临床症状更为严重、肺功能下降更快、气道炎症因子水平更高、放射学累及范围更广且程度更重、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更频繁、全因死亡
1.研究背景及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炎症反应在MI的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序适度的炎症反应是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修复的前提条件之一,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亦会导致功能心肌的额外丧失,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NLRP3炎症小体是促进无菌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有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介导了缺血性损伤,并通过扩大炎症反应加重心肌损伤
目前,癌症严重影响世界人民的健康,在我国,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探索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领域之一。与肺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和通路众多,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有其特有的优势,本研究通过门诊处方筛选出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的高频药对,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高频药对治疗肺癌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进行初步验证,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肺癌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高达3.6亿,预估未来五年时间,其患病人数会增加1亿,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中国支气管哮喘患病人数大约为3000万左右,该数字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中,西药主要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能药物为主,但部分患者经过常规西医治疗未能从根本上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导致该病极易复发。中医认为,“郁”是支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日益成熟,但仍存在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复流现象、药物耐药性等问题。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活血温通方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上述研究只是该方作用机制的一部分,其药理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SSNX)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从 PINK1/Parkin 通路揭示其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保护MIRI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MIRI的保护作用研究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分组与给药雄性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SSNX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