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传统乡村的德育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伦理的传承与发展。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对传承与发展传统乡村伦理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而言,农村学校德育不仅未能有效融入乡村伦理教育,反而其教育内容和价值导向远离农村生活实际。这不但影响乡村文化与伦理价值的传承,更影响农村学校德育实施的有效性。乡村伦理是农村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石,是农村学校德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村学校德育课程更贴近农村生活、还原乡村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乡村伦理探讨农村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相关问题具有时代与文化价值。研究农村学校德育课程中乡村伦理的价值凸显和价值重建,对德育课程和农村学校德育教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合乡村伦理与农村学校德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其相关理论,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成效的前提下,确定农村小学德育课程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以重建乡村伦理的德育课程价值为解决对策,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德育教材的文本分析、基于乡村伦理的农村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德育课程主体的乡村伦理观念的调查,呈现出农村学校德育课程主体的乡村伦理意识情况和农村学校德育课程教材中的乡村伦理蕴含,总结出基于乡村伦理的农村德育课程的三点问题:德育课程主体存在乡村伦理观念的道德冲突、德育教材内容缺少乡村伦理价值的合理呈现、德育课程实施忽视乡村伦理教育的有效渗透,并进一步辩证思考其深层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农村德育课程开展乡村伦理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农村小学德育课程中乡村伦理价值回归的理性思考。依据德育课程的乡村伦理建构,从完善国家德育教材、开发乡村伦理课程、提升农村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完善德育课程实施与教学、丰富德育活动与学科渗透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并且探寻来自国家、乡村社会和乡村家庭对农村学校开展乡村伦理教育的外在保障策略。最终促进农村德育课程与乡村伦理的互动创生,为农村德育课程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推进新农村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