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的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的砂井(包括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地基固结理论都是建立在初始孔压均布和涂抹区土体渗透系数为一常数的假定基础上的。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涂抹区土体的渗透系数不可能为一常数,渗透系数因施工扰动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具有渐变性。而当软土层厚度与地面堆载区宽度比值相对较大时,初始孔压往往也是非均布的。为使砂井地基固结理论更接近实际,本文针对现有理论的不足对砂井地基固结理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初始孔压非均布条件下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给出了初始孔压任意分布的一般解析解和初始孔压为梯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分布时的相应解。根据所得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并进行大量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孔压分布形式对砂井地基固结性状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地基中超静孔压的影响比对固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单面排水条件下,初始孔压为倒三角形时,固结最快,初始孔压为正三角形分布时固结最慢;在双面排水条件下,砂井地基固结速率不受初始孔压分布形式的影响。2.建立了考虑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的砂井地基固结问题求解方法,根据砂井施工对井周土体扰动程度的不同提出了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五种模式,并得到相应情况下的解析解。计算分析表明: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这一因素对砂井地基固结性状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模式二固结最快,模式三固结最慢。3.首次研究了同时考虑初始孔压非均布和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的砂井地基固结问题,得到了一般解和四种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解。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面排水条件下,综合初始孔压分布形式和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模式两方面因素来看,固结最快的是初始孔压为倒三角形分布、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为模式二的情况;固结最慢的是初始孔压为正三角形分布、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为模式三的情况。而现有等应变条件下的砂井地基固结理论解为本文解的特例。
其他文献
早龄期混凝土由于水化作用其微观结构形态不断演变,其内部温度与湿度相互作用并发生剧烈变化,对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混凝土早龄期热-湿-力耦
腈纶废水成分复杂,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即便生化处理后出水中仍含有多种难降解易引发生物毒害作用的有机物,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亟需先进的处理技术对该类废水进行处理。混凝沉淀工艺因其高效、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特点被认为是性价比较高的深度处理技术,成为腈纶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首选工艺。对于难降解有机物,传统混凝剂的去除能力有限,出水中的残余化学需氧量(COD)难以达标排放。为此,
砂土在含主应力轴旋转的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是当今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工程价值。尽管考虑复杂应力作用的本构模型研究广受重视,但是至
钢管混凝土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形式之一。由于具具有良好的抗压、抗压弯和抗震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建筑结构以受压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正日益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多样化需求,一批现代高层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底盘三塔连体结构就是其中的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随着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靠改变结构自振周期的抗震、减震手段,其有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各地需要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堤坝以及各类与堆载相关的工程。而这些基础设施周边往往存在其他的已有建筑物,因此堆载对邻近建筑物特
随着活性炭与某些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已成为常规的深度净水手段,活性炭在深度处理工艺中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而当今国内生产的活性炭品种较多、性能不一、用途广泛,因此针对不同
门式刚架屋面系统采用冷弯C形和Z形截面檩条。轻钢屋面自重很轻,风荷载往往成为控制设计的关键因素,风吸力的作用使檩条极易发生弯扭失稳。本文在分析风载作用下檩条的弯扭屈
在高层建筑物中,主楼和裙楼之间往往要设置沉降后浇带。设有沉降后浇带的建筑,通常先施工主楼,以便其沉降充分完成,再施工裙房;最后当主楼和裙楼的沉降稳定时才能浇筑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