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的飞秒激光结构化处理及其浸润性调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自2004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各个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但零带隙、低吸收率、难以大面积高质量制备等问题阻碍了其在众多领域的发展。相比之下,石墨烯衍生物(如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等)因既保留了石墨烯的部分优异性能,又拓展了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引发了诸多关注。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化设计和制备,石墨烯衍生物的性质还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从而可应用于更为广泛的领域。在众多的微纳加工技术中,飞秒激光等离子体光刻(FPL)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微纳加工技术,其在快速、大面积、周期性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制备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本论文利用该技术在氧化石墨烯薄膜表面开展了周期性亚波长光栅结构的制备,并针对其中的加工过程、形貌变化以及其表面浸润性的调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利用基于FPL技术的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平台成功制备了具有周期性亚波长光栅结构的结构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并研究了飞秒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参数对其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激光功率增加(或扫描速度减小),结构深度逐渐减小,结构规整度逐渐下降,表面“粗糙度”增加。针对“结构深度随激光功率增加(或扫描速度减小)而减小”这一反常现象,经研究分析认为是飞秒激光加工过程中烧蚀与溅射的共同作用所导致。2.探究了激光参数和高温退火对结构化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激光参数,可以实现结构化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浸润性在60°范围(17°-78°)内的调控。通过引入高温退火处理过程,可以进一步拓宽其表面浸润性的调控范围,从而实现了结构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浸润性在110°范围(17°-127°)内的调节。3.利用上述的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平台加工氧化石墨烯/钛前驱体复合膜,实现了结构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TiO2复合膜的一步制备,并研究了TiO2的引入对薄膜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可以增强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并且在合适的激光参数下可以实现超亲水复合膜的制备。同时,TiO2的光催化作用还使得该复合膜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可恢复的浸润性,表明该超亲水复合膜未来有望应用于室外自清洁光热或光伏器件。
其他文献
学位
演奏技法是扬琴演奏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技法的创新是提高扬琴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新技法丰富了扬琴音响效果,拓展了扬琴艺术表现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扬琴的演奏技艺,因此,新技法在音乐创作中和演奏中的运用及探讨,对于进一步提升扬琴艺术的价值和推动扬琴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扬琴演奏技法的运用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通过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扬琴技法的运用与创新。通过对音效类技法、制音
学位
结构工程材料中镁合金和铝合金的单位体积下质量较小,物理性能优异、机械加工工艺简单。紫铜的物理性能优异,其导热率和导电率都较高,所以紫铜在很多的领域中都得到应用,如电子设备、热交换等工业领域。为了增强零部件的性能,可以通过把不同金属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结构,从而利用不同金属的优点。为了满足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本文采用超声波瞬间液相焊技术、搅拌摩擦焊技术、真空电子束焊技术。实现镁合金、铝合金以及紫铜金属间
学位
学位
随着计算视觉技术的发展,工业零件表面质量的无接触自动检测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3D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的更加丰富的物体表面结构数据和纹理数据,工业领域基于传统视觉的技术开始逐渐采用基于3D视觉传感器提供的检测数据,以满足更高准确率和更高精度的检测要求。本文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基于高性能的3D视觉传感器,设计并实现了可针对简单和复杂形状结构的工业零件的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并将它们应用于高铁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供电安全愈加重要。伴随供电网络的不断扩大,电力用户的窃电行为时有发生,且呈现出窃电方式逐渐新颖化、手段逐渐科技化、过程逐渐隐蔽化的特点。窃电行为不仅对电力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威胁着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研究窃电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窃电监测模式面临特征建模困难、有标签样本数据少、正常异常样本严重不均衡以及检测效率低等
禽沙门菌病(Avian salmonellosis)是一种危害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沙门菌不仅可以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可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在生产实践中,沙门菌病往往采取抗生素进行控制,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使沙门菌的耐药性愈加广泛。为了解河北省鸡源沙门菌流行及耐药现状,本研究对该地区开展鸡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与耐药性方面的检测
在大型航天设备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其机械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在相应提升。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失效概率,混联系统在设计阶段得到了大量应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系统的冗余程度。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故障出现的概率也大大提升,鉴于航天设备无法维修或极高的维修成本,对其可靠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经典的可靠性理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可靠性理论,使之能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实际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