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行人运动建模与疏散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的主要方式,建设交通便捷、运行安全、高效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实现和谐城市交通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时段,大量乘客在车站内聚集拥堵,如果不对客流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就会严重影响地铁运营效率,并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等问题。如何建立正确的行人运动模型模拟乘客运动以及提高紧急状态下的疏散效率,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人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以轨道交通客流交通特性为基础,对乘客在站内的运动特性以及紧急状态下的人群疏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车站通道内乘客运动行为,建立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马尔可夫行人运动模型。在模型中,行人根据视野范围内的动态环境选择移动方向,根据马尔可夫状态跳变原则选择速度大小,既实现了行人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又能很好地体现移动过程中的随机性。通过仿真实验并收集数据,确定模型参数,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验证,得到行人流密度、速度和流量基本曲线以及在仿真过程中出现的自组织现象。其次,在马尔可夫行人模型的基础上对正常视野条件下人群应急疏散进行仿真实验。将疏散状态下的行人分为理性的行人和具有从众心理的行人,建立考虑心理因素的人群疏散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调整模型参数研究人群疏散特性,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从众比例系数和期望速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接着研究瓶颈处人群聚集的“拱形”现象,以及疏散状态下行人视野长度和房间内建筑物对疏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视野长度以及在室内设置合理的障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疏散速率。最后,考虑到不可视环境下人群疏散特性,基于马尔可夫行人模型,建立不可视环境下人群疏散模型。通过分析疏散空间不同区域内的行走规则,对不可视环境下的行人移动轨迹以及人群疏散策略进行描述。同时,对不同初始密度下人群的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进行分析,并研究出口指示标志、出口宽度和数量以及行人对出口的记忆信息对疏散的影响,为应急疏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排水调控系统为对象,研究调控网络的数据传输丢包智能补偿、网络通信控制平台优化、排水调控动态模型及机泵电源由变频向工频同步平滑切换实现节能等问
一、问题的提出rn《公司法》第九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众公司,其组织形式均是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而来.在实践中遇到较为常见的
期刊
丹阳——古老美丽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江南古城,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市(县)。当人们踏上这片热土,又见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大厦拔地而起,一幢幢商住楼整齐有序,教学楼、办公楼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近日对老干部党支部进行了整顿,撤销了7个涣散党支部,94名离退休老党员“改嫁”到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党支部。由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党(工)委按照离退休
在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水平井的应用越来越多。准确地进行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测量对于估计原油产量,预测油井的开发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测量方法已成功地
一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  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最早在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后,在全国许多高校得到推行。我国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制(二元制)。20世纪90年代以前,教育教学工作以传统的计划模式进行,学生规模也较小,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完成,主要的管理任务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学生上课按计划进行。  第二阶
期刊
脉冲现象是广泛存在现实世界里,因此研究带脉冲种群系统的持续性很有意义。另一方面,所有的种群都生存在空间里,所以需要研究基于反应扩散方程的种群模型。本论文主要研究脉冲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期刊
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指出换流站自动化纳入现场总线(PROFIBUS)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广泛应用。叙述了PROFIBUS-DP协议在实现控制层与就地处理层之间的通信关系以
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配有高级进口汽车、国产大红旗轿车和越野性强的北京212吉普车。他外出最喜欢坐北京212。他对参谋、秘书们常说:“北京吉普能吃苦耐劳。我用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