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为思想基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五位一体的生产方式是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哲学表达。传播方式是传播力和传播关系的总和,是文化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建设的社会哲学表达。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视阈下,以传播方式的发展为切入点,从传播力与传播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其与政治方式、经济方式、文化方式、社会方式与生态方式的内在的相互关系,探索了传播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关系的现实框架。“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决定着传播方式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同时,传播方式又反作用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对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面生产理论、人类四生活论断、“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生态思想,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相关理论。对传播方式的历史演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实质进行了论述,概括分析了“五位一体”生产方式与传播力和传播关系的矛盾运动,进一步探索了传播方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功能发挥的适宜选择。第二部分从社会哲学的视野去分析和判断传播方式与政治方式、经济方式、文化方式、社会方式和生态文明方式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分析“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对传播方式的需要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方向,致力于丰富传播方式的基本内涵,拓展生态传播的科学途径,实现传播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说明了只有传播方式适应“五位一体”生产方式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使得传播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