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争霸,百姓生活陷入兵荒马乱之中,人民生活朝不保夕。老子为了解决这一时期人民的生存状态,从根本上思考了生命伦理问题,从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修养方法和生命追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生命伦理思想。“道”是老子生命伦理思想的核心,在老子看来,道既是万物之母,又是万物发展变化的依据。道孕育生命,生命不仅从道而来,生命的过程也离不开道的规律,“道”既是生命之源,又贯穿一切生命的发展过程。老子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以对“道”的探索为前提,老子的生命观正是在这种宇宙观之下对生命的理解。老子提出了四大的思想,把人与道、天、地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人的生命价值。并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和贵柔守弱知足不争等方面,谈了人的生命修养方法。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生命之源、生存之基,万物的生存发展只有依道而行,才能得以长久。在老子看来,生命的修养方法要效法自然,依道而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生命修养的基础,贵柔守弱知足不争是生命修养的保障,并提出了“圣人”的理想人格和“婴儿”的理想境界。老子认为,圣人之道是天道与人道之间的一个过渡,是理想化的人格的体现,圣人依道而行,与世无争,无私无欲,宽容谦下,具有最高智慧。婴儿则是生命的初始状态,纯真自然,也是最接近道的状态。固然人人不能都成为圣人,复归婴儿,但作为最高的理想人格和境界,老子倡导人们向圣人和复归婴儿的方向努力。老子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末期,所面对、所思考的问题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老子和孔子的思维角度不同,但是他们都一致肯定了人的生命价值,都对人的生命表现出无比的尊重,二者的思想同源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作为老子生命伦理思想的两个主要践行方法,提倡让生命个体重新回归本体,依照规律的自然发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为,见素抱朴,宠辱不惊,使身心健康发展。老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对改变个人的心态,缓解个人心理压力,减少物欲带来的焦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走出一份自己的宁静豁达,对改善整个人类的道德修养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