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之思——从成圣问题看阳明心学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将以成圣问题为线索对阳明心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梳理,旨在尝试从一种新的但也注定是不成熟的角度分析阳明心学.该文认为,建基于"心"这一概念之上的整个阳明心学是服务于一个理想目标的,这就是成圣.该文将阳明心学中的成圣问题理解为成就自我或自我实现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从某个角度去看,阳明心学的面相之一,就是一个成圣游戏(这里的"成圣游戏"只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而决不是要将阳明心学虚无化),即其中的概念和命题都是为了完成这一游戏即实现成圣的目标而发挥作用的.如果阳明心学的整个框架没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的话,这个游戏就会中断,也就无法保证进入这个游戏中的人顺利达到成圣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找到阳明心学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它的成圣游戏面相.该文的"引论"部分将对此展开尝试性的分析.阳明的"心外无物"的命题,使得人与物的关系脉络得以形成;而"亲情"则引发了一条人与人的关系脉络——这两条脉络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以"心体"为原点的空间."心体"由此具备了一种关系性结构.而作为原点的心体之为原点,正在于它的向度的无限性,因此"心体"必须是开放的,视万物为一体的,这就在一个超出自我之外的广阔范围使"心体"的结构明晰化."心"的自我把握由此实现.这些分析构成了该文的第二部分.该文将阳明心学中的成圣问题视为成就自我或自我实现的问题.该文第三部分将通过分析阳明心学的"良知"概念和"知行合一"、"致良知"两个命题,试图揭示它是如何完成这一步骤的.从成圣问题的角度看,良知即心体,但同时又是心体的功能性面相(即良知就是进行是非判断的心体),它的展现就是自我成就的实现;人们之所以未入圣人之境,就在于有偏有弊,而"知行合一"这一命题正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偏弊之处;而去偏去弊的实现,又必须通过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工夫论体系——通过这个体系,阳明心学揭示了成圣之途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学位
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事实,它已从历史中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自由主义能否如它的一些支持者所声称的那样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的论题是自由
该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全面地、准确地评述,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精髓,来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服务.该文共分为五部分,分别讨论交往行为理论产生
亚当·斯密既是世界闻名的经济学家,又是著名的伦理学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道德情操论》这两部代表作奠定了斯密在道德哲学史和经济科学史以及经济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