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是由政府通过直接的行政行为来完成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个人信用仅仅被视作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辅助性的工具。随着我国“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变,薄弱的个人信用基础,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阻碍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场足以影响全球的经济性灾难,从根源上来说,也是一场因为个人信用缺失造成的危机。所以在现实的紧迫需求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法学工作者将目光锁定在个人信用法律缺失这一严峻的问题上,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中法律法规急需完善的问题也就日益凸显。从实质意义上来说,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就是对个人信用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个人信用活动能够安全有序运作的一整套法律规范的总和。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是考究自然人信用状况的根本保障,是建立良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既有助于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又有助于消除人们在陌生人社会里的紧张和彼此之间的戒备。而制度的完备需要立法先行,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推动人们信用观念的转变,最终营造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交易成本低、信用水平高的市场环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个人信用及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的剖析了个人信用的深层次内涵;其次在概念解析的基础之上对个人信用的特点以及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内容做了归纳;最后,阐述了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作用,指出完善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个人信贷消费的繁荣发展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交易环境,同时可以推动我国个人诚信价值观念的转变。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关于个人信用的相关法律规定,通过总结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为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论文的第三部分对我国现行的个人信用法律的立法现状进行了介绍,着重罗列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信用立法,同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包括:个人信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混乱、信息披露中缺乏个人隐私权保护等问题。最后一部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个人信用立法上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创新性建议,并且针对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实践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及配套措施、制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完善个人信用的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新闻媒介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个人失信的违法归责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