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追求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并不总是采取目标一致行动来促进目标的进展,反而经常采取目标背离行动,导致长期目标难以如期实现甚至最终失败。本论文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为何会采取目标背离行动,以及目标背离倾向随着目标进展具有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论文基于目标起点和目标终点的双参照点视角,通过四个研究着重考察了个体进行目标一致/背离行动决策以及决策偏好动态变化的心理过程。 研究一首先揭示了自然状态下个体的目标一致/背离行动偏好随着目标进展会发生动态变化的现象。研究发现,目标进程对目标背离倾向具有非单调的影响,个体的目标背离倾向在前期较低,随着目标进展逐渐升高,在中期达到最高状态,之后随着目标进展逐渐下降,在后期再度变得较低。目标背离倾向的倒U型变化趋势可通过旋转后的双曲线进行较好地拟合。 研究二探究了目标背离倾向随着目标进展发生倒U型变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参照点种类(目标起点或目标终点)调节了目标进程对目标背离倾向的影响,并调节了目标一致行动效用在目标进程对目标背离倾向影响之间的中介作用;此外,双参照点依赖偏好随着目标进展会发生改变,个体在进程前半程倾向于以目标起点为参照点,在后半程倾向于以目标终点为参照点。上述结果表明,个体对目标起点和目标终点的双参照点依赖及依赖偏好改变,使个体评估的目标一致行动效用先减少后增加,导致目标背离倾向呈现倒U型变化。 研究三则进一步探讨了目标背离倾向具有个体差异的原因,聚焦于特质性调节定向对目标追求过程中参照点依赖偏好的影响,并考察了调节定向在目标进程对目标背离倾向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促进定向者更倾向以目标起点作为参照点,目标背离倾向在前期较低,而在中期和后期较高;预防定向者更倾向以目标终点作为参照点,目标背离倾向在前期和中期较高,而在后期较低。这一结果在个体层面上说明人格特质的差异是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目标追求风格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印证了双参照点依赖及依赖偏好改变,是目标背离倾向出现倒U型变化的根本原因。 研究四基于多参照点视角设计了目标背离倾向干预手段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将长期目标拆分为多个紧密相连的短期目标,可使目标背离倾向显著降低,有助于个体更快地实现长期目标。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目标起点和目标终点的双参照点依赖模型,为理解目标一致/背离行动决策的心理过程以及目标背离倾向变化规律提供了新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此外,本研究发现设置连续的短期目标可以有效削弱目标背离倾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