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块理论自1975年由Becker正式提出到现在已有30多年,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大规模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人类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具有语法和词汇双重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板块结构”,这种板块结构可以被人们整体记忆、存储并直接提取使用。语块结构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加快语言处理速度,提高准确性、流利性。因此,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语言的生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单词和语法的结合,而是从记忆中提取预制短语的过程,语块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语块理论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我国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写作和口语方面,而对语块与听力教学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研究都是从不同角度论证语块与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存在相关关系,并没有进一步对语块规律总结,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笔者通过两步完成本项研究:第一步,笔者尝试将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NCEE-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听力考试的录音原文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语块类型,提出假设——着重训练这些高频语块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听力水平。第二步,笔者以山东枣庄薛城八中高三17、18班的107名学生为被试,他们被分为实验班(17班,50人)和控制班(18班,57人)。实验前的听力测试成绩显示两个班的听力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为期16周,笔者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对两个班实行分别授课,所不同的是,笔者根据第一步中提出的假设对实验班学生实行有针对性能的语块教学方案,而对控制班实行的是传统教学法。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班的听力后测成绩比控制班的后测成绩有显著提升。因此,笔者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是可行的,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本论文总共包括四章。第一章回顾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对语块理论的研究和国内对语块与听力相关性的研究。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语块的定义、分类及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二是语块与听力相关性的心理语言学基础。第三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四章是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并针对高中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最后是结论部分,笔者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探讨了它对听力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