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国家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拥有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原有养老模式缺陷的日益凸显,老有所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急需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来缓解老有所养问题。本文在我国老龄化背景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最终得出居家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国力。其在资源优化配置,为老年人服务的广度、深度以及社会适用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今后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然而,由于居家养老模式在实践中发展不到位,导致在其推行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譬如:服务内容单一、资金短缺、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等,这些因素致使其尚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中间力量,其特有的专业价值、伦理与工作方法可以弥补居家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即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提高养老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渔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本社区甚至整个蛇口街道的老年人服务。由于该社区是全国首次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老年人服务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结合渔一社区为老年人服务这一个案,具体剖析了社会工作者是如何运用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为老年人服务的?老年人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持何种态度,是否希望社会工作者为其继续服务?社会工作介入是否有利于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下去?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目前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那么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介入取得成绩的同时必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我们把渔一社区社会工作为老人服务的实践放在整个大中国背景下来思考,通过对其服务社养老助老内容和配套措施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在渔一社区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提高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化、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