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巨噬细胞M1/M2分型的基因表达研究HSYA调节高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1.1巨噬细胞M1/M2转录信号调控的基因表达研究显示,DN(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该过程与巨噬细胞极化至不同分型相关:M1(classical activated macrophages,经典活化型)参与炎症反应造成组织损伤;M2(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替代活化型)可抑制炎症作用从而修复组织损伤。DN肾组织中M1/M2表型失衡,且以M1型浸润为主。寻找与M1/M2表型相关的基因并进行干预,是目前治疗DN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将基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数据库,首先探讨巨噬细胞极化至不同分型时的基因表达变化。1.2 HSYA调节高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目前研究显示,HSYA(Hydroxysafflor yellow A,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够治疗糖尿病。我们前期工作发现,HSYA可抑制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分型。在DN的发展过程中,足细胞损伤是中心环节,巨噬细胞极化至M1、M2不同表型时,对足细胞损伤具有不同的作用。HSYA对高糖所致的足细胞损伤有何作用?M1/M2分型发挥何种作用?为阐明HSYA的以上作用机制,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将基于文献检索、前期结果、M1/M2分型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HSYA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的直接作用及经M1/M2分型的间接作用。2方法:2.1巨噬细胞M1/M2转录信号调控的基因表达(1)在 Array Express(https://www.ebi.ac.uk/arrayexpress)中,分别以关键词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macrophage polarization、macrophage phenotype、macrophage subtype、M0(巨噬细胞静息状态)、M1、M2等,检索相关数据集。(2)将检索到的相关数据集用 Accession、Organism、Cell type、Treatment 等分类进行筛选,数据集筛选标准如下:①Organism为小鼠;②Cell type为骨髓来源巨噬细胞;③Treatment以M0分别为M1及M2的对照。(3)将筛选得到的数据集链接至对应的GEO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geo/),通过GEO2R(http://www.ncbi.nih.gov/geo/geo2r),按照对照组为M0,实验组为M1及M2进行分组检索,得到M1/M2分型的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差异基因),adj.P<0.01 的DEGs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og FC>0视为基因上调,log FC<0视为基因下调。(4)使用GO(The Gene Ontology,基因本体联合会建立的数据库)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对 DEGs参与的生物过程及功能进行分析。2.2 HSYA调节高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1)Griess法测定NO(Nitric oxide,一氧化氮)含量,确定RAW264.7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的高糖浓度。(2)CCK8法确定高糖环境下,HSYA对巨噬细胞的安全作用浓度。(3)Western Blot及PCR测定在高糖作用下,M1型极化的标志物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 i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2型极化的标志物CD206(mannose receptor 1,甘露糖受体)和Arg-1(Arginase 1,精氨酸酶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并检测HSYA对以上标志物的影响作用。山奈酚为阳性对照。(4)用高糖及高糖处理过的巨噬细胞上清液((高糖)MS)分别培养足细胞,MTT法研究足细胞的生存率,并用Elisa法检测足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3结果:3.1巨噬细胞M1/M2转录信号调控的基因表达(1)根据筛选标准,本研究获得题目为“Control of the inflammatory macrophage transcriptional signature by miR-155”的数据集 GEO77425。(2)M1型中,IL-1β和TNFR(TNF受体)家族的基因全部上调。根据log FC,IL-1β排在M1型上调的第二位,IL-1α排在M1型上调的第十位。(3)M2 型的主要上调基因为 Arg-1、Retnla、Rnase2a 等,根据 log FC,Arg-1排在M2上调基因的第一位。(4)GO和KEGG结果显示,M1/M2极化相关基因富集于CC(Cell Component,细胞成分)的 cytoplasm,MF(Molecular Function,分子功能)的 protein binding,BP(Biological Process,生物过程)的 cell cycle、inflammatory response 和 KEGG 的TNF signaling pathway。3.2 HSYA调节高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1)33.3 mM的葡萄糖浓度可使RAW264.7细胞向M1型转化。(2)33.3 mM葡萄糖时,HSYA作用于巨噬细胞的安全浓度为100-300 μM。(3)与11.1 mM葡萄糖正常对照组相比,33.3 mM高糖使iNOS、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Arg-1、CD206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高糖模型组相比,HSYA能显著增加CD206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显著降低iNOS和TNF-α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4)高糖直接作用于足细胞24 h后,足细胞存活率为(80.1±11.2)%,显著低于11.1 mM对照组的(100.0±0.0)%(P<0.05)。HSYA在100 μM时,足细胞的存活率为(92.5±10.5)%,与高糖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5)用(高糖)MS培养足细胞24 h后,足细胞的存活率降至(57.3±1.7)%,显著低于(对照组)MS的(95.7±4.0)%(P<0.05),与(高糖)MS相比,(HSYA 100 μM)MS的存活率显著增加至((88.6±11.2)%,P<0.05)。(6)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及(高糖)MS均使足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增加,100 μM和200 μM的HSYA及(HSYA)MS均能显著降低高糖及(高糖)MS诱导的足细胞TNF-α和IL-1β的产生(P<0.05)。4结论:4.1巨噬细胞M1/M2转录信号调控的基因表达(1)IL-1、TNF等标志物升高是M1型的关键基因,Arg-1等标志物升高是M2型的关键基因。(2)M1和M2表型关键标志物的改变与体内炎症过程和免疫过程相关。4.2 HSYA调节高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型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1)100 μM HSYA对33.3 mM高糖所致的足细胞损伤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2)100-200 μM HSYA通过调节33.3 mM高糖诱导的M1/M2极化后iNOS、TNF-α、Arg-1和CD206的蛋白及mRNA表达,间接发挥保护足细胞损伤的作用。(3)以上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均与HSYA降低TNF-α和IL-1β的作用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为行PCI术后血液透析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至10月在我院住院的PCI术后的血液透析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测定并分析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R)。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后血小板聚集率是否>55%,分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组(HPR)与血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运动状况,并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84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RAPA(快速身体评估问卷)对其活动现状进行评估,并根据问卷调查将患者的活动量分为久坐、低、中高三种程度;同时使用生活质量
目的:研究伴有C1q沉积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为肾脏C1q沉积可能作为IgAN进展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67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根据肾小球免疫荧光结果分为C1q沉积组(107例)和C1q阴性组(36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C1q沉积与非沉积患者的临
目的:对特发性膜性(IMN)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和IMN病理分期的关系,由此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到2018年8月在我院行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患者81例作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尿NGAL及
目的: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的血脂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及中国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AF)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及其对AF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F患者207例,其中阵发性AF 125例,持续性(包括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AF 82例。平均年龄(68.57±6.705)岁,男性104例,女性1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率的报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通过这项荟萃分析以探讨新冠肺炎患者AKI的发病率和肾脏替代疗法(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使用情况。方法:系统地搜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Rxiv和bioRxiv数据库,查找自2019年12月1日至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intermedin(IMD)是否通过上调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的肺腺癌转录本1(lncRNA MALAT1)的表达减轻缺氧/复氧(H/R)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探讨IMD减轻急性肾损伤(AKI)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HK-2)作为实验对象,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分为对照组、H/R组、H/R+IMD组、H/R
目的:观察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对老龄小鼠肾脏组织铁死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16只健康1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8):老龄正常饮食组(A+AL)和老龄热量限制组(A+CR);选取健康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n=8):年轻自由饮食组(Y+AL)。热量限制组热量限制后,三组给予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色法
目的:本课题通过分析MDH患者ERI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从而探讨临床各指标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通过纳排标准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规律行MHD治疗的121例患者。收集所有选取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透析龄、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使用剂量、原发疾病。采取患者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