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本阅读的新方法,认知诗学利用认知语言学及心理学解读文本,将个人的直觉体验与表现意义相结合。语言学家Reuven Tsur是认知诗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主要利用认知心理学分析诗歌形式与感知的情感元素之间的关系。情感是文学与认知的交汇点。文本的情感内容,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被视为文本之外不可分析的读者的心理反应,而在认知诗学中却备受重视。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从认知角度,分析诗歌中情感的体验化。弗罗斯特认为,“诗歌创作缘于情,汇于思,表于词”。诗人借助诗歌形式,增强诗歌语言的审美体验性,与诗歌内容中传达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性语言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情感表现。认知诗学认为,审美情感不是对诗歌内容的理性判断,而是对诗性语言所构筑的情感语境的认知情感评价。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爱伦·坡的《乌鸦》作为范例研究,探讨诗歌的形式如何增强内容所传达出的忧郁,进而认识爱伦·坡的审美情感观忧郁的体现形式。本文将利用心理语言学家Cynthia Whissell对语音情感特征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认知心理学家Robert Orenstein对大脑结构的研究发现,分析诗歌的形式如何影响诗歌的情感质量。本文研究旨在证明语词的选择、诗歌篇章的形式与推理的形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三位一体,诗歌形式不仅是意义媒介,还具有情感价值。审美情感是诗歌文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