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的体验化——以《乌鸦》中的忧郁情感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本阅读的新方法,认知诗学利用认知语言学及心理学解读文本,将个人的直觉体验与表现意义相结合。语言学家Reuven Tsur是认知诗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主要利用认知心理学分析诗歌形式与感知的情感元素之间的关系。情感是文学与认知的交汇点。文本的情感内容,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被视为文本之外不可分析的读者的心理反应,而在认知诗学中却备受重视。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从认知角度,分析诗歌中情感的体验化。弗罗斯特认为,“诗歌创作缘于情,汇于思,表于词”。诗人借助诗歌形式,增强诗歌语言的审美体验性,与诗歌内容中传达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性语言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情感表现。认知诗学认为,审美情感不是对诗歌内容的理性判断,而是对诗性语言所构筑的情感语境的认知情感评价。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文选取爱伦·坡的《乌鸦》作为范例研究,探讨诗歌的形式如何增强内容所传达出的忧郁,进而认识爱伦·坡的审美情感观忧郁的体现形式。本文将利用心理语言学家Cynthia Whissell对语音情感特征的实证研究成果、以及认知心理学家Robert Orenstein对大脑结构的研究发现,分析诗歌的形式如何影响诗歌的情感质量。本文研究旨在证明语词的选择、诗歌篇章的形式与推理的形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三位一体,诗歌形式不仅是意义媒介,还具有情感价值。审美情感是诗歌文本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本世纪初就已被教育部列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任务之一。目前,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语言生态问题(王守仁,2013)。近年来为满足国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翻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然而由于英语专业类的翻译人才远不能满足翻译市场,大量来自国际的信息流无法消化。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是要培养大量
善于抓住机遇的智者  范明正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家乡聊城的一所大学当美术老师,稳定的工作,生活的自在安逸,每天都有朋友拉着他去喝酒打牌。那时候他23岁,闲散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感觉这样活着毫无意义,他明白艺术工作者是要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他听说湖北美院的实力派艺术大师石冲先生招收研究生,当时年轻气盛,抱着一种冲动来到了湖北美院。石冲对这样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有些疑惑,对他的作品更毫不了解,再三恳求后,同意在他
你要是喜欢一个女生......
期刊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成为众多语言学家讨论的热点。但是他们都把重点放在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内部结构体现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上。近年来,随着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