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发展的早期,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产生了有关语言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中西思想文化的走向、特征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末年,有关语言问题的讨论曾经是很普遍而突出的现象,当时围绕言意关系所进行的讨论更是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与评鉴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均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理解。言意问题自从于先秦时期提出之后,在汉代及至魏晋玄学“言意之辩”中,有关的探讨可以说都是对先秦诸子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某种继承与发展。南北朝之后直至近代,言意关系不再是众人争论的焦点了。如果说在唐前,先秦时期是言意关系问题的萌芽期,两汉和魏晋是先秦诸子言意观的发展和完善期的话,那么也正是经过了如此漫长的思辨之后,中国文学“意在言外”的特质才最终在唐前得以基本成形。唐代成为举世闻名的诗之王国实际上也是与前人在言意观上的探讨分不开的。言、意这一对范畴从先秦一路走来,中国的先贤们通过对言意两方面的追索,对言意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文学、美学的创造论、方法论、鉴赏论等诸多范畴。中国的传统文学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言意观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独特内质。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言意观之根源篇。从政治经济、思想基础、名实之争和汉语汉字的发展四个方面探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言意问题探讨的原因。第二章:言意观之发生篇。在梳理儒、道、墨、法、名各家言意观的同时,总结诸子言意观的内容及特征,分析诸子言意观的影响。第三章:言意观之发展篇。探讨在汉代“独尊儒术”的大一统背景下,代表性言意观对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在主流文学体式汉赋中的表现。第四章:言意观之完善篇。在魏晋玄学“言意之辩”的大背景下,分析以“得意忘言”、“得象忘言”为主旨的王弼言意观对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余论:言意观之比较篇。通过对中西方言意观的比较,更进一步地认识从先秦形成发展而来的中国言意观的特点及其对唐前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言意论,在经历了困惑与探索阶段之后,进入到它灿烂的收获期,形成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所不同的特色,也完成了它自身理论形态与理论价值的构建。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大规模语料库,通过剥离声调等因素对音高的影响,逐步揭露出韵律结构因素对汉语普通话陈述句音高变化的作用。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进行相关参
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是我國考古學史上的重大發現。該簡書寫於秦代,文字形體介於篆書和隸書之間,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研究其中的假借字情況,不僅可以窺探
并购与新建投资是企业对外和本土投资的两种方式。本文阐述了并购和新建投资企业的区别和优缺点,以及影响这两种方式选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不同的
羽毛球作为体育领域一项重点项目,对现代人身体健康调节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自身健康,并选择以羽毛球运动为载体进行健身,强化自身体能素质
近年来,国内"器乐学习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器乐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探讨在器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所面对的形势逐渐严峻,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预防工作已经非常关键。所以对于未成年人具体犯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具体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不
文章分析了农业及农业生产的生物性、波动性、季节性、分散性和整体性等特点,阐述了传统农学阶段、近代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并探讨了农业科研的共性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运用方式,正可以满足中小企业
对于风景园林场所感的探索是传承创新命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源于对当前环境认同危机的思考,而场所感的变化则取决于场地中一系列暂时性或恒常性的事件。文章结合场所的定义和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理想目标 ,但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则不尽相同。文章认为 ,制度的现代化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制度现代化将最终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实现制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