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布·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的后殖民文化阐释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凭着他的代表作“开罗三部曲”,以刻画入微、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而获此殊荣。这样一位与时代同步,一生都保有创作活力的作家以他世界性的眼光同时也为阿拉伯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般意义上,人们都认为“三部曲”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笔者认为马哈福兹的现实主义有其独特的特征,小说中反映的是埃及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社会百态,一个传统的伊斯兰家庭在殖民主义文化的冲击下,每个家庭成员所经历的信仰、道德、价值和身份的变化。殖民者武力上的侵略势必伴随着自身文化强势的冲击,并且殖民者也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殖民地上进行文化渗透,企图从思想文化上创立自身的主体话语,但殖民地本身也具有自己独立完整的话语体系,当两种异质文化不可避免地陷入正面交锋时,身处其中的受众——人也必将陷入自己的文化身份定位的困惑中,本文试图利用后殖民的相关理论对作品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详细解读,而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三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都给本部作品的多方位阐释留下足够的空间,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杂糅的角度和个人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探发一些文化现象的后殖民征兆,从整个埃及社会浓缩到一个家庭,又从一个家庭聚焦到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希望以此能为纳吉布·马哈福兹“开罗三部曲”的解读开发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后殖民理论的建构和界定拓宽一些思路。
其他文献
汤姆·斯托帕德(1937—)是英国当代剧作家,是英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他以“富有哲理的闹剧、特有的外来者的视角、妙不可言的文字游戏,使他在战后舞台上独树一帜”。 
学位
从八十年代初就登上文学殿堂的尤风伟,他从不追随各种文学思潮,而是坚持着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踽踽独行,对于人性的追求和探索是他的艺术生命。本文主要分三章对尤凤伟的作品进行
罗兰·巴尔特文艺理论及批评实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学界对之仍有广泛的争议。本文认为,“书写”才是巴尔特思想中独具创造性的实质。论文试图重新认识法国的“书写”概念,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形态问题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上世纪40年代方光焘先生打破了以往汉语研究中深受西方影响的形态观,提出了著名的现代汉语广义形态理论。   本文运用广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