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补充L-精氨酸(L-Arg)于心脏停搏液中,观察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自动复跳、血流动力学、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L-Arg心脏停搏液对婴幼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上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择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者18例,随机分为L-Arg组(L组,n=9)和对照组(C组,n=9),L组停搏液中加入L-Arg 5g/L(24 mmol/L),C组停搏液中加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的静吸复合麻醉、4℃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及体外循环方法。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食管温及肛温。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自动复跳情况。分别于诱导后(基础值,T<,0>)、主动脉开放30min(T<,1>)、停CPB 6h(T<,2>)、停CPB 24h(T<,3>)抽取动脉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记录各时点的MAP及心率。
结果:
1 临床效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心脏自动复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MAP、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血浆生化指标两组血浆aTnI浓度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点与T<,0>比较cTnI均显著升高(P<0.01),见表3。
两组血浆MDA浓度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MDA浓度T<,1>比T<,0>显著升高(P<0.01),T<,2>、T<,3.比T<,0>显著升高(P<0.05),见表4。
两组血浆SOD活性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SOD活性T<,1>比T<,0>显著升高(P<0.01),见表4。
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含5g/L L-Arg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对这种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