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教育正式进入高校教育是从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尔斯·梅斯(MylesMace)针对学校MBA学员开设创业课程开始的。不过,由于受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以大企业为主流经济主体,创业以及创业教育并没有广泛得到关注和重视。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科技创业教育的兴起创造了美国以“硅谷”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的奇迹,从此,创业和创业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Enterprise Education”一词,即“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后来,中国学者彭钢等将其译为“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提出“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①——即创业教育将成为“学习的第三张通行证”。进一步强调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以及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方针指引下,进行“全校性”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全校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建立,也正是创业教育完善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全校性”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主要概念的解析、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全校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研究,在详细介绍美国现有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之后,阐释了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同时阐明各模式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加深了对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为建立我国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三部分:是中国“全校性”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研究,该部分介绍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何以成为必然趋势做了分析,最后,通过归纳分析我国现有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尝试归纳了我国三个典型的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第四部分:基于中美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全校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高校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式提出了建议,最后,笔者大胆尝试建立了我国“三位一体”的“全校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体系模型,试图为我国“全校性”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