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喻是一种比隐喻更基础的认知工具。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现有的概念转喻研究已从静态语篇逐步拓展至多模态语篇。多模态隐喻构建和隐转喻互动关系等方面研究逐渐兴起,但独立多模态转喻研究仍不多见,多模态转喻内部运作机制及功能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基于Al-Sharafi的语篇转喻理论,依据Peirsman和Geeraerts的原型分类模式,在收集的中、美、俄形象宣传片基础上自建小型封闭语料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法,对宣传片多模态转喻及其功能进行探讨。首先,将语料导入视频转换工具Video to GIF Converter,对多模态转喻进行筛选并分类。接着,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多模态转喻类型分布特征及动因。最后,对多模态转喻功能,即意义表征功能和衔接连贯功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在自建语料库中共提取640个多模态转喻,按照原型分类模式可分为11类:其中占比最高的两类为个体代整体(38.59%)和次事件代复杂事件(13.90%),占比最低两类为潜在代实际(0.03%)和工具代事件(0.02%),表明宣传片主要通过个体代实体、次事件代复杂事件,并结合其他转喻类型实现特定意义传播;(2)宣传片意义表征以单一转喻或组合转喻类型实现。从单一转喻类型上看,三个宣传片均突显了四类转喻:个体代整体,次事件代复杂事件,动作代状态,空间部分代整体,各自所占比例为87.36%,84.92%,84.14%。从组合转喻类型上看,宣传片存在三种组合模式:服饰代人,居住地代居住者和个体代实体;服饰代人,动作代状态和次事件代复杂事件;后果代先前和次事件代复杂事件;(3)形象宣传片语篇衔接功能通过重复和同义两种手段实现。在语篇转喻模型中,重复和同义两种衔接手段对应形式代形式、形式代概念和形式代实体转喻关系;(4)在邻近和因果转喻关系作用下,认知层面上的语篇连贯通过图像、脚本、场景推理得以实现。其中,图式帮助推理下文可能出现的人或事物;脚本有助于推理常规动作或事件;场景协助推理任意性动作或事件。从多模态转喻视角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意义表征和衔接连贯机制拓展了概念转喻理论研究范畴,丰富了多模态语篇相关研究,亦为语篇衔接连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此外,本研究对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