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癌症的早期诊断仍然是目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手段。肿瘤标志物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思路。近年来发现的粘蛋白家族,在肿瘤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有关粘蛋白在胃肠道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血清中粘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肠道癌症之间的关系尚未被阐明。目的:应用粘蛋白抗体制备粘蛋白检测用蛋白芯片,并对胃肠道癌症患者血清进行粘蛋白MUC1、MUC2、MUC5AC及CEA的检测,与健康人群进行对照,以揭示粘蛋白在胃肠道癌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预示的临床意义,探讨该芯片用于胃肠道癌症筛查和血清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UC1、MUC2、MUC5AC和CEA的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粘蛋白芯片,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并用CEA作为指示指标,对30例胃癌患者、3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进行粘蛋白血清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种粘蛋和CEA血清水平均增高MUC1(5.85±2.57和3.65±1.82,p<0.01),MUC2(4.46±2.47和2.73±1.63,p<0.01),MUC5AC(5.07±3.24和3.16±1.57,p<0.05)和CEA(8.52±3.36和5.36±2.58,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计算出各粘蛋白和CEA的血清浓度阳性的临界值,得出MUC1、MUC2、MUC5AC和CEA在胃癌组及对照组的阳性例数,经统计分析,MUC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1),MUC2、MUC5AC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无关(p>0.05)。三种粘蛋白(MUC1、MUC2、MUC5AC)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相关,均有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阳性表达增高的趋势。胃癌组中临床检测CA19-9、CA15-3、CA-125、CA72-4的阳性率分别为16.7%、6.6%、20.0%、23.3%,而各种粘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MUC173.3%、MUC273.3%、MUC5AC66.6%,明显高于上述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各单一粘蛋白以及粘蛋白两两之间和联合诊用于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其中单一粘蛋白中,MUC1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分别达到81.5%、75.8%,联合诊断(三种粘蛋白中至少两种阳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是达到96.0%、82.9%。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相比,三种粘蛋和CEA血清水平均增高MUC1(5.25±2.37和3.65±1.82,p<0.01),MUC2(4.28±2.14和2.73±1.63,p<0.01),MUC5AC(5.04±3.20和3.16±1.57,p<0.05)和CEA(8.58±3.48和5.36±2.58,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计算出各粘蛋白和CEA的血清浓度阳性的临界值,得出MUC1、MUC2、MUC5AC和CEA在结直肠癌组及对照组的阳性例数,经统计分析,MUC1、MUC2、MUC5AC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无关(p>0.05)。三种粘蛋白(MUC1、MUC2、MUC5AC)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相关,MUC1、MUC5AC的表达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MUC2在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较高。在结直肠癌组中临床检测CA19-9、CA15-3、CA-125、CA72-4的阳性率分别为20.0%、6.6%、6.6%、16.7%,各种粘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MUC1 76.6%、MUC2 63.3%、MUC5AC60.0%,亦明显高于上述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各单一粘蛋白以及粘蛋白两两之间和联合诊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亦较好,单一粘蛋白中,MUC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82.1%、78.1%,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6.2%、85.3%。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粘蛋白MUC1、MUC2、MUC5AC和CE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为高;MUC1的阳性表达与胃癌分期相关,中晚期胃癌MUC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MUG1、MUC2、MUC5AC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阳性表达增高。结直肠癌组MUG1、MUC5AC的表达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MUC2在高中分化组阳性表达较高。三种粘蛋白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提高,而联合三种粘蛋白的检测结果,更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实验建立的粘蛋白芯片检测技术也为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