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代谢综合征与红细胞参数相关性及机制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M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MS呈逐年攀升之势,已成为新的慢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于2004年4月根据中国人肥胖及代谢特点,在WHO和NCEP-ATPⅢ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备以下五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即为MS:(1)超重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2)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2h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甘油三酯血症,TG≥1.7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5)高血压,BP≥140/90 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而在日常体检过程中,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尤其是红细胞计数(RBC)增加、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b)增高等现象十分普遍,MS和红细胞参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目的:  1、横断面研究男性不同年龄组间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明确正常体检中年男性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红细胞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统计分析中年男性观察组以不同血红蛋白含量分组以及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分组后的体检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代谢综合征组分之间的关系。  3、回顾性研究男性中年正常体检者三年的红细胞参数以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逐年变化趋势,明确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红蛋白含量的相关性。  4、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雌二醇、睾酮等激素水平和缺氧诱导因子-1、血红素氧合酶-1的检测,进一步分析代谢综合征引起红细胞参数改变的机制,推断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尤其是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是男性MS的一个表现。  方法:  1、随机选择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的447例中年男性正常体检者(观察组)和417例男性青年体检者(对照组),收集体检各项身体基础检查资料和各类血尿检验指标。统计分析两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根据成人红细胞参数的医学决定水平,Hb>170g/L、RBC>5.74×1012/L为异常,统计分析两组中异常RBC和Hb比例的差异。  2、根据观察组全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布情况,以四分位法分组,统计分析四组中所有身体基础指标和各项检验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血红蛋白含量与其他指标间相关关系。  3、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于2004年4月提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按照其代谢综合征组分的不同将中年组分为三组:对照组:无MS组分;进展组:1-2个MS组分;MS组:3个或以上MS组分。统计分析三组间各类指标的差异。  4、收集近三年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的202例中年体检者,系统分析红细胞参数主要是血红蛋白含量和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逐年变化趋势。  5、筛选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同时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70g/L的中年体检者44例作为实验研究组,同时选取无代谢综合征组分并且血红蛋白含量正常的中年体检者44例作为实验对照组,两组均禁食12小时后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样本后分别进行缺氧诱导因子-1(Human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和血红素氧合酶-1(Human Heme Oxygenase1,HO-1);以及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含量检测,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1、观察组447例,年龄36-60岁,平均(44.8±6.2)岁;对照组417例,年龄20-35岁,平均(26.9±2.6)岁;观察组的RBC、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高于对照组,WBC、MCV、MPV、PDW、PCT、P-LCR等指标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异常RBC、Hb比率较高分别为16.78%(75例)、16.78%(75例),对照组异常RBC、Hb比率分别为3.60%(15例)、3.36%(14例),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2、观察组血红蛋白频率分析:P25=152 g/L; P50=159 g/L; P75=168g/L,以此分四组,第一组:Hb≤152;第二组:152< Hb≤159;第三组:159< Hb≤168,第四组:Hb>168。四组间代谢相关检验参数: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参数:RBC、 Hct、MCH、MCHC;血粘度参数:全血粘度低切1、全血粘度低切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胰岛功能参数:INS、C肽、HOMA-IR、HOMA-β、FINS/FPG均随H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DW、红细胞聚集指数、IAI等随Hb的增加而下降,具显著性差异。  3、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按照MS组分分三组,代谢相关检验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A1、糖化血红蛋白A1C、谷氨酰转肽酶、葡萄糖、尿酸、总胆固醇、TG、LDL-C、游离脂肪酸;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HC;血粘度参数:全血粘度低切1、全血粘度低切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高切相对指数;胰岛功能参数:INS、C肽、HOMA-IR、HOMA-β、FINS/FPG随MS组分增加而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而HDL-C、RDW、RDW-SD、PCT、IAI随MS组分增加而降低,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4、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与BMI、RBC、MCV、MCH、MCHC、全血粘度低切1、全血粘度低切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INS、C肽、HOMA-IR、HOMA-β、FINS/FPG等正相关;与RDW、HDL-C、红细胞聚集指数、IAI等负相关。  5、回顾性分析202例正常中年体检者近三年(2008-2010年)的检验指标,发现代谢相关检验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甘油三酯;红细胞参数:RBC、Hb;血粘度参数:全血粘度低切1、全血粘度低切5、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高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胰岛功能参数:INS、HOMA-IR、HOMA-β、FINS/FPG等指标逐年增加,有显著性差异,HDL-C、IAI逐年下降,有显著性差异。  6、实验研究组雌二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睾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研究组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红素氧合酶-1(HO-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Hb与雌二醇、HIF-1、H0-1正相关,与睾酮负相关。  结论:  1、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异常比例大于对照组。  2、观察组随着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粘度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加,TG增加,BMI指数、舒张压增大,代谢综合症组分增多。  3、观察组代谢综合征组分越多,红细胞参数变化越明显,血红蛋白含量增多,血粘度增大,葡萄糖、谷氨酰转肽酶、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逐步增加,胰岛素抵抗、BMI、血压均增加。  4、观察组血红蛋白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组分BMI、TG、HLD-C、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  5、对照2008年,中年正常体检者在2009年和2010年随着代谢综合征的组分逐年增多或加重,红细胞参数逐年变化,血红蛋白含量逐年增多。  6、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增高,参与胰岛素抵抗,引起机体慢性缺氧,诱导缺氧反应基因HIF-1、HO-1高表达,引起血红蛋白增高。  7、代谢综合征和红细胞参数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尤其是血红蛋白含量的增高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规范(实验)》把"关注学生情感,进步人文素养"作为  教育教学的根本理念之一,將培育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的,请求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情感教  学形式,注重情感要素,充沛应用情感要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的,优化教学过程,进步教学效果,从  而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历史情感教学历史课堂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  方式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目标课程理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  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转变学习方式不仅是为了满足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同时也有利于当前的地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
【摘要】高中地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  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  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  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高中生的地
【摘要】"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具体的历史概念解读,  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分析历史概念的重要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课堂教学  新课改进行了多年,我们在"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  具体的历史概念要么随意解读一番,要么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然而,有些被忽视的
【摘要】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尤其是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为地理教  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随波逐流,而应立足本职岗位,坚守阵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  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发挥中学地  理在国民素质教育
【摘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当前我国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而历史教学对提高国  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学生的情感形成,要通过不  断的熏陶和培养而形成,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他们能否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  的行动和正确决策,将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有情感教育  意识。只有教
【摘要】学习地理,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  生就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  "走路"。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  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  材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