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称,全球每年约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约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中国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但重伤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导致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能有效缩短救援时间,降低交通事故重伤员的死亡率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研制具有定位功能和包含事故信息的自动呼叫系统,建立驾乘人员伤害的实时评估模型,通过伤情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救援预案,对于高效调用救援资源,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及时获取事故信息,以及根据事故信息实时评估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更是这项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GPS、EDR等技术的引入,为及时获取事故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伤害评估模型的建立难度极大,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典型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与分析结合事故伤员救援和救治来验证该思路的可行性。选取部分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通过采集伤员信息,用新创伤严重评分(NISS)法对伤员进行评分;收集伤员院前急救、院内诊断、救治的信息,以及转归预后等资料。利用车载汽车事故数据记录仪EDR(Event data recorder)获取事故数据,集合现场痕迹、车辆变形、人体损伤等相关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再现事故的发生过程,以及可能造成的人体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系统有效调动救援资源,GPS定位能让急救车赶到事故现场节省约20%的时间,通过EDR数据等做出的伤情预判能让急救中心医生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能够在伤害发生后黄金1小时内及时救治,提高存活率。同时引导120车做出适当的急救资源配置,做到既不浪费急救资源,又有足够救治能力。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部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的深度调查与分析,结合EDR数据、事故救援、救治等相关信息,验证了通过及时获取车辆事故信息,若能通过实时损伤模型了解驾乘人员的损伤程度,便可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本研究得到的救援系统指导性指标不只是一组实验室数据,而是与真实事故伤员伤情特点相互印证,可供救援中心的建立、救援专家系统的研制、及时救援工作的指导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