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常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axis,HPOA)功能的紊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神经性厌食症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医家文献的整理和归纳,搜集各医家文献论述中与神经性厌食症相关的理论研究,分析和总结神经性厌食症的中医病名、病位病机、治疗法则及证治特点,希望可以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神经性厌食症辨证治疗的思路。虽然现代实验研究对中医药治疗AN的报道不多,但从临床来看中医对AN的疗效十分显著,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根据文献研究发现,在临床上AN多被归结为郁证、不食、恶食、纳呆、不嗜食、虚劳、闭经等病证当中。AN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多由情志不舒而起病,与情志的关系密切,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与郁证更为接近,因此,将郁证作为神经性厌食症的中医病名更为贴切。在病位病机上,AN的发病与肝、脾、心、肾四脏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多因情志不遂,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痰迷心窍等为病或互为因果。除了基本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及标本兼治等常用的治疗原则之外,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还应注意心身并治,形神兼养的原则。经过对30多位医家的经验和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共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九大证型。本篇认为神经性厌食症症状复杂多样,但根据目前医家的资料显示,总体还是以肝郁气滞,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以疏肝解郁,健运脾胃为主要治疗大法。本病初起以情志不舒为主要原因,虽是虚实夹杂,但以实居多,肝郁乘脾,肝气横逆犯胃,痰迷心窍证的初期等证都属于初期的范围,当以驱邪为主,治疗上宜疏肝解郁,健脾消食、化痰等,方可选用逍遥散、六郁汤、顺气导痰汤等;随着进食的减少,疾病进展到中期,气血生化乏源,脏腑机能的衰减加重,病理产物增加,此时则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实平均,邪浊中阻、痰瘀互结等证属于疾病的中期,治宜攻补兼施,可化浊僻秽,化痰活血,方用半夏泻心汤及钟氏自拟方;而随着病程的加深,逐渐以虚证为主,实证退居次要位置,肝肾亏虚,肝胃阴虚、心脾两虚、脾胃虚衰,五脏亏虚、瘀血阻络等都属于疾病的后期,治以补益为主,可补益肝胃、心脾或肝肾,补脾益气,益气活血等,方多选一贯煎、归脾汤、归肾丸、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等。除了成方之外,当代医家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专方、验方,大大提高了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增加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信心。除了 口服中药治疗,综合运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气功导引以及中医心理治疗等非药物疗法能够提高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效果,与药物治疗配合,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